戲裏乾坤 - 戲曲全接觸
【名伶追蹤】
「沒」派花臉:尚長榮 - 竇爾墩的看頭
尚長榮 竇爾墩的看頭
 
撰文:飛濤(周嘉儀)
劇照:張雪松
*原著刊於『戲曲品味』第151期(2013年6月號)
 
尚長榮──當代首屈一指的京劇名淨,他在上海京劇院創作的「三部曲」:《曹操與楊修》、《貞觀盛事》和《廉吏于成龍》,以及不少傳統戲碼《華容道》的曹操、《法門寺》的劉瑾、《打嚴嵩》的嚴嵩,以至現代戲《智取威虎山》的李勇奇,都曾在香港上演,所以觀眾對他是非常熟悉的。曾經有人問尚老師是哪派花臉?答案是「沒」派!
 
二零一三年的中國戲曲節,天津京劇院特邀尚老師參演《連環套》全劇。近年在京劇舞台上,《連環套》上半場的《坐寨》、《盜馬》是以花臉的竇爾墩為主,多數演員都是宗「裘(盛戎)」派,到下半場的《拜山》則變為武生的黃天霸,加上《盜鉤》及《請罪》作全劇上演,也有單折貼演花臉擔綱的《坐寨、盜馬》或武生擔綱的《拜山》。是次,尚老師只演下半場的三折,到底他的竇爾墩看頭在哪?筆者專程跑到上海和尚老師做了個三小時的專訪,聽他細說這齣讓他真正見識到甚麼是「架子花臉」的《連環套》。
 
小標題:與生俱來的「花臉」緣
 
尚老師是「四大名旦」之一尚小雲的三兒子,尚小雲工旦行,但他第一位夫人李淑卿的父親李壽山是唱花臉的,而續絃娶尚老師的生母王蕊芳則是梅蘭芳的表妹,而且十分喜歡看戲,所以他的DNA絕對有不少戲曲基因。於大熱天晚上出生的尚老師,呱呱落地便有驚天動地的哭聲,父親的搭檔們戲稱尚家終於添了個大花臉,因為尚老師的兩位哥哥長春工生行,長麟習旦角,接下來這小弟果真成了一個淨行的花臉人才。
 
尚老師生於梨園家庭,襁褓便被大人們抱著住後院的榮春社看父親教戲,耳濡目染,孩提時候已 能唱上幾句,《追韓信》的一句「將軍慢走」有點「麒(麟童)」派的味兒,後來更被父親發現他偷偷學唱《四郎探母》楊宗保的唱段。到了五歲,尚老師首次粉墨登場,不過唱的還不是花臉,而是小生;他的楊宗保一從頭到腳是度身訂造的小號穿戴,身穿箭衣、足蹬虎頭靴、手執馬鞭,在《巡營》甫一亮相便掌聲如雷,到《大帳》卻因個子太小,要由檢場抱上椅子。演出後,父親賞了尚老師一瓶冰橘子汁。
 
十歲那年,尚老師隨父親的劇團到青島演出,師從尚小雲老師的吳素秋到旅館探望,一見小子虎氣十足,說話聲音響亮,是塊唱花臉的料,可是母親王蕊芳卻擔心他不願意往臉上抹「鍋煙子」,。卻原來小長榮心中的偶像就是「花臉三傑」之一的金少山,他一句:「娘,臉上抹了黑的白的,可以洗的呀!」,讓父親知道他是願意學花臉的,於是拜了第一個師父陳富瑞,正式與「花臉」結緣。
 
有次父子倆同台演出《金水橋》分飾銀屏宮主和秦英,台下父子變了台上母子,森嚴父教令兒子入不了戲,尚小雲急了,便給兒子說戲:「秦英是個任性、倔強,又有點犯渾的公子哥兒,你見了我怕,老那麼「蔫」戲怎麼出得來?」於是,兒子知道花臉一出來就要有「虎氣」,要展現出大氣磅礡、雄渾陽剛之美,父親的點撥令他終生受益。
 
小標題:拜師多 • 學得廣
尚小雲年輕時曾拜過幾位老師,又改了行當,所以也本著摒棄門戶之見,要讓兒子博取眾家之長,所以尚老師其後又拜了李克昌、蘇連漢和川劇的吳曉雷為師,而對他最影響深遠的,則要說當時「花臉三傑」唯一在世的大師──侯喜瑞。五位老師之中,陳富瑞、蘇連漢和侯喜瑞都是出身於在京劇教育辦學時間最長、造就人才最多、影響最爲深遠的「富連成」科班,是頭三科「喜」、「連」、「富」的學生。
 
說到拜侯喜瑞為師,可是有些波折的。其實,尚老師在學戲初期(十四歲時)便想拜侯喜瑞為師,但與父親有多年交情的侯老,卻沒有一口答應,以「沒有收徒的打算」為由婉言拒絕,父子碰了個軟釘子。到了二十歲那年,尚老師絕不滿足於只是在舞台上站得住腳,覺得自己的花臉戲不夠氣勢,於是和父親商量,向侯老重提拜師之事。皇天不負有心人,侯老終於收了這個立志向淨行發展的年輕人,尚老師就是這樣磕頭拜師,經過六年的努力,得償心願成為侯門弟子。
 
拜入博大精深的侯門
 
尚老師拜入有「活竇爾墩」美譽的侯喜瑞門下學藝,第一天在侯老北京的家學戲,首個課題不是說戲,而是先耗十分鐘的「山膀」,這雖然是一項簡單的基本功,耗久了也是個考驗,後來尚老師才從師傅口中得知,當年不收他為徒,不是他資質不好,祇是怕他有公子哥兒脾氣,吃不得學戲的苦而已。
 
侯老教的第一個戲就是《連環套》,雖然之前拜陳富瑞和蘇連漢為師已經學過,但這位自十歲便入富連成坐科,深得花臉前輩黃潤甫真傳、早年一直與梅蘭芳合作演出的老師,卻將尚老師帶入「花臉」行當的另一個境界。學《連環套》的竇爾墩,侯老從《盜馬》教起,這折以「做」為主比較易學;到了《坐寨》則要「唱」,一大段的「西皮」雖不如「銅錘」般吃重,也不再止於「架子」的做。後面的《拜山》,就不是單以竇爾墩為主的戲,而是要與武生的黃天霸做對手戲,全折都是吃重的「唸白」,是花臉的另一個大挑戰。此外,還有以朱光祖為主的《盜鉤》和煞科的《請罪》;尚老師都能抓緊學了老師這幾折戲的精髓,去演繹綠林好漢竇爾墩的剛毅、豪爽、正氣感、英雄義氣,還有那份積累數十年的復仇心理。
 
拜入侯門是尚老師年青時在花臉表演藝術上的一個轉捩點,他其後還學了《法門寺》、《取洛陽》等戲,但是越學就越感不足,故而就像海綿般把師傅所教全數接收,對侯老處理不同人物身份而採用的表達技巧,更是心領神會,以致日後在「三部曲」的曹操、魏徵和于成龍等角色人物,表演上氣勢磅薄,塑造人物細膩入微,處處透出「精、氣、神」的變化,出神入化。
 
聽老師說戲,尚老師不單增進了對花臉的唱、唸、做、打的理解和運用,還對穿戴有更深入的認識,像侯老穿摺子是黃色而非一般的藍或綠,就是要顯出竇爾墩踞寨為主、自命關外稱王的霸氣,勾藍色臉譜、戴紅色髯口、穿黃色摺子,尚老師承襲了侯老將這身配襯繼續展現在京劇舞台。
 
竇爾墩與五個黃天霸
 
尚老師說了五位《連環套》的搭檔,同輩的譚元壽、俞大陸、李寶春,和晚輩王立軍、王平。譚元壽是譚(鑫培)門的第四代傳人,年齡略長於尚老師,是唱得最過癮的一位,二人於八十年代起合作,九三年中央電視台「空中影院」攝錄了《拜山》和《盜鉤》。俞大陸是尚老師的同輩,他們在九十年代合作,曾在上海的錦江小禮堂有次內部演出的《拜山》,而九二年的一段效果很好,視頻仍在網上流傳,令他深深懷念這位已故實力派武生。李寶春移居台灣成立了台北,於二千年以《連環套》唱大軸由《坐寨》、《議事》、《調霸》到《拜山》,是兩岸合作的一次盛事。王立軍自加盟上海戲劇學院當副院長,於一零年該校六十五周年校慶與尚老師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演《連環套》的後半部,尚老師更題詞「菊壇立業津門盛譽久享,藝苑育才滬上新篇已開」,勉勵他傳戲育人,再譜華章。天津京劇院院長王平是譚元壽的弟子,去年在北京長安大戲院與尚老師也是合演《連環套》的後半部,是個先後與師徒合作的紀錄。
 
雖然年屆古稀的尚老師也像其師侯喜瑞一樣,在體力有限的情況下,不再演《坐寨》和《盜馬》,不過,香港的戲迷仍可從他 與王立軍、石曉亮合演的《拜山》、《盜鉤》和《請罪》,欣賞他的「竇爾墩」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