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演出香港紀錄片回顧專題

短片集香港真實影像協會香港紀錄片回顧專題:1980-1997

2017-05-07 ( 7:30 PM )
HKD 50
簡介

《香港公路電影》
導演:馮炳輝
年份:1996
片長:29分鐘

九十年代的本地紀錄片不乏以實驗形式挑戰對「紀實」的定義。香港公路電影,沒有傳統的敘事,而是以覆疊的香港風景,拼湊出新的想像。今昔的香港片段並置,讓本來平面的景貌加深了厚度。在1997年6月30日,香港人有著怎樣的心情?黃志淙的旁白反覆幽幽念出腹語、郵件與詩,多聲道的音軌在香港城市裡穿插,讓最靜默的維多利亞港,也變得哀傷。宏大的歷史界線也可寄存著私密的意識,大抵這便是回歸前,殖民末代的時代感性。本片獲第二屆 ifva 比賽紀錄組優異獎及另類組銀獎。

《美麗的魂魄》
導演:余力為
年份:1996
片長:46分鐘

回歸前夕,香港與中國愛恨交纏。余力為選擇以影像窺探大陸的真實面貌,走到首都北京,以旁觀姿態記錄游離不定的生命,如何擱淺在異鄉。三位外地女子或逐夢未竟,或浮沉覓覓,皆困在如迷宮般的城市。九十年代的中國仍是神秘不可即,余力為以大膽實驗的影像語言,勾勒了豔麗燦爛的城市特質,在香港紀錄片歷史裡記下異色一筆。電影名字取自王秀娟的同名作品,導演意不在渲染,而是記述三位女子的命運如何與北京並行。美麗一縱即逝,是否同是香港的寫照?本片獲第二屆 ifva 比賽大獎、紀錄組金獎。

《節慶九七之勁歌甘曲(運動版)》
導演:麥海珊
年份:1997
片長:55分鐘

面對九七,討論香港人的前途命運,民間婦女組織與女同志,又如何渡過界限?《節慶九七之勁歌甘曲(運動版)》以實驗的紀錄片形式,討論女性的主體空間。異於聚焦於影像與音樂形格的「音樂版」,「運動版」記錄女性運動,同樣關乎人權運動與人權文化。麥海珊的作品一直遊移於實驗與紀錄的邊界,既重塑女性直面九七的異殊聲音,亦探索錄像媒介與女性的關係。



《香港紀錄片回顧專題》

香港紀錄片在這十年間逐漸被更廣泛的本地觀眾所認識,亦於不同國際影展中報捷,然而紀錄片在香港電影的歷史敘述中仍消隱未明。在龐雜的版圖中爬疏香港紀錄片脈絡,「影展」是直接且具系統的場域。儘管有書籍研究其發展,但針對香港紀錄片的回顧專題仍未曾在香港出現,是故香港真實影像協會策劃是次回顧專題,既與文本研究互補不足,亦為確立香港紀錄片的發展提供一種論述,並嘗試加強本地參與紀錄片討論的風氣。

《香港紀錄片回顧專題》選擇「八十至九七」這個時間線,除了回應回歸二十周年外,更希望探索這段香港紀錄片的重要時期。

片單:
《黑鳥》沒有導演,1987
《沒有太陽的⽇⼦》舒琪,1990
《⼤禍臨頭》鄭智雄,1995
《香港公路電影》馮炳輝,1996
《美麗的魂魄》余力為,1996
《去日苦多》許鞍華,1997
《男生女相:華語電影之性別》關錦鵬,1997
《念你如昔》關錦鵬,1997
《節慶九七之勁歌甘曲(運動版)》麥海珊,1997
《另起爐灶之耳仔痛》游靜,1997
《北征》陳耀成,1998

此活動由香港真實影像協會主辦,為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的非牟利電影藝術活動。

製作/參與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