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演出

安德拉斯.席夫爵士與安德烈.巴爾卡室樂團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2019-11-15 ( 8:00 PM )
2019-11-16 ( 5:00 PM )
HKD 700, 550, 450, 350, 250
簡介

又彈又指的無冕皇者 劉偉霖
安德拉斯.席夫爵士上次來港,已是2008年藝術節。11年過去,除了成為英倫爵士,更一躍為德奧鋼琴曲目的無冕皇者。

我想不到哪位仍然活躍的鋼琴家,能像席夫那樣深而廣,在世界各地演出德奧鋼琴曲目。那次他在藝術節集中於貝多芬及舒曼,其實他的德奧曲目是從巴赫去到布拉姆斯,中間還有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孟德爾遜及舒曼的獨奏曲、協奏曲、室樂及藝術歌曲。四十年來他在Decca及ECM品牌,大量灌錄這些作曲家的作品,借用文人的比喻,就像是「著作等身」。

我也想不出有哪位鋼琴家,像席夫如此巧妙配搭不同德奧作曲家。例如他有一套三場的「最後奏鳴曲」系列,彈奏海頓、莫扎特、貝多芬及舒伯特的最後三首奏鳴曲,讓觀眾在同一場感受這四位偉大作曲家的晚年化境。

我在2018年2月於柏林看過他一場以布拉姆斯後期作品為中心的獨奏會,席夫以巴赫、莫扎特、貝多芬及舒曼有強烈道別或悲劇味道的作品,襯托布拉姆斯晚年的厭世意境。

這次一同來港的安德烈.巴爾卡室樂團,其實就是他的專屬樂團,「Andrea」是安德拉斯的意大利文,「Barca」意大利文解作船,和席夫的德文意思一樣。此兩場曲目以三首貝多芬鋼琴協奏曲(二、四、五)為經、莫扎特《第三十九交響曲》及《第四十一交響曲》為緯,席夫兼任指揮。

2014年2月我在科隆聽過席夫和安德烈.巴爾卡室樂團一場演出,是席夫「莫扎特1784」系列的第二場。事緣莫扎特在1784年創作力澎湃,鋼琴協奏曲就寫了六首,有如他的「奇蹟之年」。第二場曲目囊括莫扎特作品編號K. 454至K. 459六首作品,其中席夫演出《第十八鋼琴協奏曲》及《第十九鋼琴協奏曲》,另外鋼琴變奏曲、小提琴奏鳴曲及鋼琴奏鳴曲各一首。

當時我在《信報》的樂評這樣寫:

「很多鋼琴家及樂團都用『小』的眼光去演奏莫扎特鋼琴協奏曲,樂隊縮少了還不夠,還要將聲響弄得很輕。席夫卻用交響曲的眼光去看待它們,善用現代樂器的響亮音色,並以活躍的奏法帶出喜悅及劇力。席夫給筆者最大的啟示,是莫扎特協奏曲不能拆開獨奏及樂隊,兩者不是合作,也不僅要對答對話,更本來是同一生命體,要用同一個鼻孔呼吸。」

團中有兩位傑出小提琴家,為席夫預備弦樂的弓法及分句。鹽川悠子是席夫夫人,既是域克的高足,更獲大師贈琴,席夫和域克一起灌錄的莫扎特鋼琴協奏曲全集錄音,廣為人知。

胡帕克不單是域克的學生、也曾是他助教及四重奏拍擋,後來成為維也納古樂合奏團的團長,在團至今三十多年,經歷哈農庫特領導該團時的黃金時代。他又是採用原音奏法的馬賽克弦樂四重奏的第一小提琴。他為席夫擔任室樂團團長,如虎添翼。

雖然未聽過席夫指揮莫扎特交響曲,但以我五年前的難忘體驗,我只寄望團中的殿堂級人物(包括捷克傳奇帕諾查弦樂四重奏)都能如期來港,和席夫給香港樂迷一個非凡的德奧經典之夜。


劉偉霖,樂評人,樂評見於《信報》及《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