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有本然,終不為他者。約瑟夫·巴特勒
方由(Ora-Ora)榮幸呈獻當代藝術家劉琦和潘汶汛聯展「冬日浪漫」,展期由2021 年1月21日至3月6日。以賽亞·柏林曾在一張草擬的演講開場白中,討論過浪漫主義的根源。他說:「我認為,我們完全可以肯定,浪漫主義運動不僅是一個有關藝術的運動,而且是西方歷史上的第一個藝術支配生活其他方面的運動,藝術君臨一切的運動。在某種意義上,這就是浪漫主義運動的本質。」
浪漫主義運動源於18世紀末期的西方世界,在此之後,藝術與浪漫牢牢勾連在了一起。浪漫主義難以定義,赫伯特·裡德、肯尼斯·克拉克都認為,浪漫主義是一種隨處可見的永恆的精神狀態。當其發展到了19世紀20年代,你會發現這樣一種價值觀開始萌生,人們的精神狀態和動機比結果更重要。情感的純潔、完整、投入、奉獻……這些精神氣質,更容易得到人們的敬佩。人們意識到,美好並不等同於浪漫,他們開始接受悲劇,接受過失,接受價值觀的衝突,人們開始轉向對遙遠的事物、遙遠的時間、遙遠的地方產生興趣,人們將目光轉向無限,談論“寧靜中回憶的感情”,談論司各特的小說、舒伯特的歌曲、德拉克羅瓦的繪畫、遊吟詩人的詩歌,讚頌超人的品質,狂野不羈的天才……
浪漫,作為Romance演變而來的音譯詞,自然包含著歐洲的浪漫主義意味。挪至東方,則囊括了更寬泛的放肆、縱情與詩意幻想。在東方藝術中,氣韻、留白、詩畫一律皆為浪漫的體現,藝術家追求全心全意的投入、真誠、靈魂的純淨,堅定地獻身於理想,通過繪畫展現精神的宇宙。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