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電影視覺藝術展覽免費展覽二人行文青

CINEMA 2.0 媒體藝術展:超眼球香港藝術中心ifva

2021-03-02 ~ 03-14 ( 12:00 NN ~ 8:00 PM )
免費入場
簡介

我們往往認為電影是要用眼睛來「看」的,而忽略了視覺以外的其他元素。但即使在所謂「默片」時代 ,現場音樂與旁述也是觀影經驗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英語「cinema」一詞,希臘文詞源是「移動」或「動作」之意,本就與光影無關。再走遠一步,電影、視覺、光學的關係,其實並非必然;光學原理甚至也不是視覺感知的唯一途徑。《CINEMA 2.0:超眼球》展出的三個作品,嘗試超越眼球所見,脫離視覺主導的方式去感受媒體藝術作品,再出發想像眼睛與媒體的關係。疫情肆虐,口罩遮蓋樣貌、蒙上口鼻,或許是時候重新思考各種感知的意義。

🔻《πTon/2》是一個聲音裝置,主體是一條閉合的環狀軟管,內置摩打使其扭動搖晃,移動方式既自然且無法預測。軟管扭動時的聲音取樣自低音單簧管,隨軟管移動而改變,通過內置的擴音器,幻化成樂章。當裝置緩慢收縮和擴張,會產生恍似深呼吸的沉實聲音;當移動變得急速,則會產生尖銳特殊的聲音,如神經般沿管道流洩至整個空間。

🔻 參與者可從《Algorithmic Perfumery》帶走一份個人專屬紀念品。觀眾於展覽現場或網上完成填寫一份包含心理、社會、文化相關問題以及香氣喜好的問卷後,人工智能系統會根據答案即場調配出相應的香水。每一道香水配方,不單有助改善人工智能系統的表現,亦在重新建構一所未來的香水調配所。

🔻 《Blind Self Portrait》利用電腦視覺演算法勾勒出人的輪廓,參加者閉上眼睛後,移動平台便會引領他手上的筆畫出自畫像。這幅畫並不能由參加者獨力創作,而是必須借助機器才能完成。當每個人的部分輪廓皆被局部隱藏的當下,是否還能勾勒出獨一無二的自畫像?而最後又該由誰為畫作留下署名?

更多詳情:https://www.ifva.com/page/?langcode=tc&id=uAGM3Ubc0ns

製作/參與人員
策展人葉旭耀
參展藝術家Cod.Act(瑞士), Frederik Duerinck(荷蘭), Kyle McDonald(美國), Matt Mets(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