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取消
因應最近疫情嚴峻及政府最新防疫措施,大地予我取消 傳統香港稻米品種復育導賞團 (3月19日及4月16日),活動費全數退回參加者。十分感謝大家的支持及體諒。
 
查詢
其他導賞

傳統香港稻米品種復育導賞團大地予我

2022-03-19 , 04-16 , 05-21 , 07-16 ( 9:30 AM ~ 11:00 AM )
(每月第三個星期六,6月除外)
HKD 150/位
簡介

香港傳統稻米有何特色?種多少棵禾稻才可以煮到一碗飯?今時今日,香港農地能生產多少「本地米」? 元朗絲苗昔日進貢皇帝,為何今天斷種?自六十年代起,水塘建設、丁屋政策、原居民外流......傳統文化的斷裂,水文系統的破壞,如何令本地米漸漸成為絕響?

六十年代國際水稻研究所來港取種,齊眉、花腰仔、老鼠牙等十多種傳統米得以存留血脈至今,今日農夫如何把這些米種重新復育,過程中有何發現?

稉米、秈米、糯米,是世上三大類米種。多年來香港家庭食用最多是來自泰國、越南等地的東南亞秈米。為何他們能主導本地市場多年?日本的越光米什麼時候開始成為大眾寵愛?糯米可謂最備受忽略的一種,但日常生活食品、節慶食品,糯米卻是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活動介紹:由農夫親身帶領以了解梯田的設計,種米的過程、時令蔬菜種類及節奏,深入認識齊眉、花腰仔、老鼠牙等十多款傳統米種及重新復育的過程,探討日本米、泰國秈米如何主導本地市場,以及我們這一代人的口味如何被市場、政策、政治影響?

活動時間:1小時30分鐘
集合地點:大埔林村新塘巴士站(往元朗方向64K)
集合時間:活動當日上午9:15
導賞路線:林村「大地予我」項目香港傳統品種稻米復育米田及菜田
人數:每團不多於20人,6人成團

製作/參與人員
 
由伍集成文化教育基金會開展的「大地予我」項目,始於2015年一班農夫從香港帶着種子遠赴日本新潟縣參與三年一度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計劃結合農耕、藝術和教育,以自然永衡法耕種,融入當地社區生活,也有藝術裝置穿插在田野之間,還為一群香港中學生帶來一次別開生面的文化交流機會,由食物到文化,耕種到藝術都是緊扣生活的學習。2018年「大地予我」終於「回家」,落戶香港,在林村龍丫排種菜種米,也為下一代播下希望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