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藝術展覽免費

延斯·梵歌《靈韻》貝浩登

2022-10-22 ~ 12-10
簡介

1935年, 德國思想家、哲學家華特・班雅明在〈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一文中,提到藝術「靈光」的漸褪,指出複製圖像失卻了原作擁有的獨特時空情境。在貝浩登 (香港) 最新的個展中, 梵歌借班雅明的「靈光」概念為題, 以此哲學難題挑戰觀者,並作出詰問: 若沒有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作基礎,到底「當下」意指何物?梵歌將不同的媒介及圖像類型拼湊成複雜的拼貼及集合藝術作品, 產生超越時態及紛繁的視角,當中又呈現了怎麼樣的「靈光」?

梵歌常以超現實的構圖探索人類與建築物之間的關係, 並在當中隱藏大量對他的創作帶來過影響的藝術史彩蛋,譬如意大利形而上學畫派代表喬治・德・基里訶畫中陰暗的拱門建築;波蘭裝飾派畫家塔瑪拉・德・藍碧嘉冷色調的肖像畫;法國立體主義畫家、雕塑家喬治・布拉克那些琢面的物體形態;還有俄羅斯畫家、美學理論家瓦西里・康丁斯基那些色彩斑斕、縱橫交錯的形狀等。然而, 梵歌甚少將前人的創作元素明顯地包含於畫作中, 他更傾向經由個人消化後,以模糊和普遍的印象去表現關於藝術史的比喻——例如人物所穿的針織衣上之幾何抽象圖案、在日常居所的牆壁上出現之文藝復興風格嬰兒基督畫作。不同的風格和流派,經梵歌靈巧的繪畫元素和「畫中有畫」、「框中有框」的手法, 得以好好地碰撞與交會,並且無處不在地隱現於其作品中。眾裡尋物、挖掘彩蛋的遊戲雖可能將觀者領進文化經典現實中的死胡同, 卻也同時帶觀者進入更深層次的敘事思維裡,放下既有認知去觀察, 說不定能在梵歌拼貼世界中的人物間找到個像自己認識的人。

另一刻意叫人摸不著頭腦之處,在於梵歌把作品中「主體與客體」、「物象與背景」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儘管人們或會期望藝術家畫中的建築物及其構成的環境和空間,可為畫面構圖提供較堅實的結構,但實際上梵歌卻喜以矛盾的形式將之呈現人前:像畫作中的彩繪牆壁,會消融在一片墨水和油彩之中; 牆壁間角落的縫隙及門框之上,擺放著拼貼在卡片或銅板上的微型繪畫, 空間深度的錯視效果因而被抵銷。梵歌偶爾還會通過將室內外的場景置於同一畫面,例如在狹窄的房間內畫一棵樹或建築物外觀等, 以增強其對比感。

與此同時,梵歌創作的人物總是被突兀地置入畫中。人物不時以被截肢和壓平的形態出現、或被簡化成僅餘頭顱在飄浮,或身體只有局部被上色。這些被裁切的人物,更像是入侵者多於居住者, 時以幽靈的姿態盤旋於樓梯間和房間裡,或於密集及抽象的圖案背景中,突然設下對比強烈的留白。相反,在背景色彩較簡樸的作品中,人物又會忽爾展露一節上了色的手臂或髮簇, 但其餘身體部位卻消散在空白的牆壁或地板之中。有些作品又善用不相稱的比例,營造人物與場景的疏離感, 透過縮小房間或建築物外牆,使人物的雙腿被懸吊於空間的邊緣之上, 模擬出走在人造背景前的特殊視覺效果。更令人不自在的是, 有時候建築元素會被疊加到人物身上,例如在某些作品中, 畫中人的眼睛被小型的壁龕或地下室台階的圖像所遮蔽,因而變得詭異。

縱觀梵歌超現實風格作品中眾多重疊的元素, 觀者或無法輕易解析當中陳設的擺放位置及其之間的關聯。到底那雙被壁龕遮蓋的眼睛,是否暗示甚麼藏在人物腦海中的秘密? 到底那個擁抱空白剪紙的人, 内心是否有所渴求或感到失落? 到底那黏在某女子巨形頭顱背後被倒置的男人,是否只屬女方虛構的想像? 模棱兩可的狀態, 源於梵歌充滿自由聯想空間的創作方式。他會在其位於斯德哥爾摩的工作室中,把各種繪上背景的木版、材料和裁切出的圖樣陳列在地板上, 並為各式各樣天馬行空的構圖配置進行實驗,以激發比預先構想好的畫面所蘊藏更強大的創造力及玩味。不規則的形狀可供梵歌拼湊及畫成一張臉; 人形的剪裁圖樣可被旋轉或調換位置,以展現人物或平靜、或奮進的狀態。梵歌的創作過程涉及連場「運轉」與「變形」,當中無限的活力亦被烙印在作品的縮影裡。這些作品不受概念或敘事形式所限制, 盡是錯綜複雜的聯想或狂想,容許觀者根據各自的想法,自由地解讀或投射出當中的敘事邏輯,甚至連藝術家本人也無定論, 每一張作品都是一個謎團,畫中各種意識和潛意識之間的離異, 不禁讓人聯想到美國心理學家凱利・布爾克利對「夢裡具自主意識的他者」的描述。

梵歌的作品之間最明顯的連貫性就是反覆出現的題材。一個配上米白色房門和瓷磚牆的房間,以各種配色、規模及人物的配搭反覆出現在不同的畫作中;外貌幾乎一樣的人物和動物在幾個不同的場景中出沒。更根本地說,人物以各種形式存在於不同場景中: 一群出現在此作的朋友,於彼作則被置於一小型「畫中畫」裡, 也許暗示著這是由一位在畫外的攝影師所捕捉的瞬間。此重複性製造了時空的立足點,指引觀眾將視覺元素組織成一個半連貫的歷史,人物們在當中或曾到訪某地、留下回憶、翻新居所等。然而, 這只是一段由有意識的推理和潛意識的本能編織而來、無法定案及不可考的歷史。

作品的場景透過是次展覽空間中的壁畫及地毯延展至畫面以外, 而牆上的海報則是由藝術家從工作室拍攝的建築物外觀照片轉化而成,經數碼修圖後,窗戶被塗黑,看來像極畫中房子的窗格。觀者就像是被邀請進入由梵歌精心設計的神秘場景, 置身於一齣即將展開的戲劇般。若說梵歌的作品別具靈光, 相信當中的審美體驗並非由物質性所構成,而是透過許多反覆無常的邏輯及如夢似幻間窺視的事物所建構而來,這種「美」即使近在觀者眼前,卻難以捉得住、猜得透。

製作/參與人員
主辦貝浩登
藝術家Jens Fä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