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舞蹈音樂演出套票優惠

香港藝術節及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聯合呈獻「2024無限亮」

展現溫度與角度

藝術是一種表達方式, 表達的內容往往關乎日常生活、人際關係、工作際遇、社會期望和他人觀感,而作品本身也必然與藝術家所身處的時代背景和社會脈絡密不可分。

在第六屆的「無限亮」,我們以「展現溫度與角度」為主軸,從日常、當下、大家共同關注而感同身受的議題切入,讓大眾親身體會來自本地及海外不同能力藝術家的最關心的議題及所思所感。

 

節目

《回憶的溫度》李昇鋼琴獨奏會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今年邁入人生第 35 個年頭的李昇是獨當一面的香港鋼琴家,不但活躍於各類型演出,亦曾與不同藝術家及樂團合作。回首人生上半場,李昇將演奏三首貝多芬及舒曼的作品,娓娓道出他與鋼琴為伴十多年的心路歷程,藉琴音傳遞溫度,展現人生的不同階段和面向。

音樂會以貝多芬寫於出現耳疾症狀後的「悲愴」奏鳴曲開場,曲中撕裂般的悲鳴反映了貝多芬不向命運低頭的性格,對於十五歲便確診視力問題、只能靠着背譜來習琴、同樣承受命運打擊的李昇來說,有着深刻的情感連結。第二首曲目是舒曼的《兒時情景》,回憶隨琴音浮現童年時期的成長片段。最後是貝多芬晚期的第三十號鋼琴奏鳴曲,正如此時憑藉藝術力量戰勝命運的苦難、達至藝術頂峰的貝多芬,李昇希望透過作品與觀眾分享自己此時此刻學習享受挑的心境。

維帝戈平衡之力 《無形舞軀》

 

傳奇當代舞團維帝戈平衡之力(Vertigo Dance Company, Power of Balance)帶來共融舞蹈佳作《無形舞軀》。作品由知名編舞家沙朗.佛利文(Sharon Fridman)編舞,透過舞者獨特的舞姿重新為身體美學定義。

八位舞者身體條件各異,大膽探索自身條件與需求,把看似脆弱的身軀曝露人前。一系列時而拉扯、時而互相抵抗的雙人、三人及群舞刻劃出舞者在應對拒絕和關愛,衝突與支持,孤獨及愛慕的各個瞬間。不同的身體和故事最終融為一體,一具互相扶持、不分彼此的共同體破繭而出,呈現震撼的視覺效果。

《無形舞軀》淋漓盡致地體現身障舞者的肢體特徵,將行動不便的無力感巧妙地轉化成展示自我意識的獨特舞姿,藉以突破所謂「正常」與「非常」的界線與想像。是次節目為舞團首次於香港現場演出,機會難得,實在不容錯過。

南村千里《沉默の記譜》

 

一道突如其來的眩光,無聲無息地把世界摧毀。「我閉了閉眼,再次睜開,眼前仍是一片漆黑。慌張驚嚇之餘,還以為自己就此雙目失明。」幕上一位經歷過廣島核爆的老爺爺比着手語回憶說。

1945年美軍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瞬間奪去了數十萬人畜的生命,也造成了許多生還者的殘疾與身心創傷。七十多年來,核爆生還者以各種形式將當時的核爆經歷記錄下來,而聾人的經歷卻被排除在外。2016年,藝術家南村千里在一次機緣下接觸到來自廣島的聾人生還者,老太太的遭遇深深打動了同為聾人的南村,並激發她去追訪更多聾人生還者 –– 這些無辜受害者曾痛失家園、經歷死別,在信息匱乏的年代未能得到適切保障。南村把收集得來的真實故事寫成獨腳戲《沉默の記譜》,以說書人的角色引領觀眾進入歷史的軌跡,窺探廣島核爆中未曾被發聲的無聲真相。

藝術家南村以香港手語演出《沉默の記譜》,節目並配以中英文通達字幕,同時透過投影技術與獨特的音效處理,加強演出效果和氣氛。本節目更提供嶄新的體感震動裝置優先予聾人觀眾使用,將聲音化為觸覺,讓各種觀眾都可以切身感受核爆生還者的真實體感。

按此登記體感震動裝置 ( 適用於已購票的觀衆使用 )

秘魯廣場劇團《嗨姆雷特》

 

「生存還是死亡」(To be, or not to be)一句廣為大眾所熟知的台詞,對於秘魯廣場劇團(Teatro La Plaza, Peru)的八位演員來說,卻是百般滋味。

切拉.法拉利(Chela De Ferrari)編導《嗨姆雷特》,改編自英國文豪莎士比亞的著名悲劇《哈姆雷特》。作品起用唐氏綜合症演員,在原有的故事主題和人物角色的基礎上加插演員的個人經歷,為原作開闢出另類解讀的空間與張力。劇中演員遊走在扮演與真實之間,他們一時是劇本中的角色,一時是演員本身,進行各種戲仿的同時展開生命意義的追問,一段段經典獨白變成演員向世界表達訴求的呼喊,讓觀眾直面所謂「負纍」在當代社會中的存在價值和意義。

除了各種逗趣橋段與動人瞬間,《嗨姆雷特》更強調互動性。演員不僅會向觀眾發問,增加共鳴感,也會走進觀眾席帶來驚喜。更會邀請觀眾上台互動,即席重演經典場面。作品有別於原作人物無法擺脫命運安排的悲劇收場,台上台下透過勁歌熱舞打成一片,為這部流傳四百多年的莎劇建構一番全新意義。

祈亞娜.貝爾薩尼 《溫柔的獨角獸》

 

「你不必多想,我會告訴你如何去瞭解我。我的形象由我來決定。」

《溫柔的獨角獸》是一場以身體作為媒介的形體藝術,跨越劇場與舞蹈界限,透過細緻、活靈活現的肢體演出,將身體差異轉化成個人特色,引領觀眾細味藝術家獨一無二的姿態風景。

舞台上,獨角獸從熟睡中醒來,蠕動着身體,朝着觀眾的方向越行越近。身高 98 厘米、擁有一雙靈動的大眼睛的貝爾薩尼對場內陌生人投注的眼光毫不在意,甚至還主動回瞪他們,成為觀眾凝視下的破口。此時此刻,獨角獸不是被凝視的客體,而是可見的主體,始終堅定的眼神緊緊扣人心弦。

意大利最高榮譽烏布獎(Premio Ubu)最佳演員得主祈亞娜.貝爾薩尼自 2013 年起專注於探索身體政治,運用不同創作媒介,包括聲樂、影像及戲劇,以一系列作品回應社會對身心障礙的詮釋與建構。《溫柔的獨角獸》延伸自此系列,曾受邀到倫敦舞傘舞蹈節、威尼斯雙年展及冰島雷克雅未克舞蹈節演出,反應熱烈。

《弦起的故事》丁怡杰小提琴演奏會

 

千禧後小提琴家丁怡杰於 2019 年首次以獨奏身份亮相「無限亮」舞台,當年一曲帕格尼尼第 24 號隨想曲技驚四座,贏得觀眾熱烈讚賞。睽違四年,

現年 23 歲的丁怡杰再參加「無限亮」的演出演奏孟德爾頌的《乘着歌聲的翅膀》及貝多芬的第七小提琴奏鳴曲。貝多芬晚年雖雙耳失聰仍譜出不朽傑作,丁怡杰受此啟發,希望能透過貝多芬的作品,讓世界也能看到自己。為突破自己更上一層樓,丁怡杰將演繹韋尼奧夫斯基的高難度作品《浮士德幻想曲》,展現成熟穩健的演奏實力,並分享多首兒時喜愛的抒情樂曲,包括德伏札克的《母親教我的歌》及柴可夫斯基的《憂傷圓舞曲》,以天籟之樂打動觀眾的心靈。

丁怡杰不僅才華洋溢,對生命的無比熱情與堅毅不屈的精神,更是令觀眾為之振奮。樂觀的她從未因為視障影響她對音樂的追求,自幼憑藉五指靈巧的觸覺、敏銳的聽力和驚人的記憶力將樂譜牢牢記在心中。視力問題反而成為丁怡杰的優勢,因為她總是比別人「熟書」。師從馬忠為教授,承蒙什洛莫.敏茨 (Shlomo Mintz)、鮑里斯.古斯尼亞 (Boris Kuschnir)、林昭亮、王泓、恩斯特.科瓦西奇 (Ernst Kovacic) 等大師的指導,演出足跡遍佈日本、韓國、奧地利和德國等多個城市,不論獨奏或是室內樂合奏,皆卓然有成,成績有目共睹。

丁怡杰憑藉豐富多元的表現力和可塑性,一躍成為香港灸手可熱的小提琴演奏家。她於 2021 年分別在香港新世代藝術協會國際音樂比賽中獲得新晉音樂家組別第二名及評審特別大獎,並在 VSA 國際青年獨奏家比賽中獲得獎項。2022 年,她在日本無障礙協會舉辦的第 19 屆國際殘疾人表演藝術比賽 Gold Concert 中獲得最佳演奏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