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藝術展覽活動免費

「Montague」潤俠個人展覽當代唐⼈藝術中⼼

簡介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榮幸宣布潤俠個展《Montague》,將於 2025 年 5 月 15 日在中環空間開幕。在當代藝術中,「流動」與「節奏」不僅是形式上的視覺語言,更是一種理解世界的方式。潤俠的作品正是這種「流動哲學」的視覺化體現,展現出他融合東⻄方美學傳統的獨特路徑。他筆下的線與點,遠非簡單的造型元素,而是構建出一個時間與空間交織的感知結構,引導觀眾步入一場節奏與律動共鳴的體驗之中。欣賞他的作品不再是靜態的凝視,而是一種隨節奏展開的動態旅程。正因如此,潤俠的藝術從來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一個開放的感官場域,不斷生成新的觀看關系與意義網絡。

潤俠的創作,是將城市結構與自然律動轉化為獨特視覺語言的過程。紐約這座城市所蘊含的秩序與混亂,以及人群的流動性,在他的畫面中被轉譯為抽象節奏。這是一種對都市經驗的視覺重塑,也是一種對人類生活節拍的藝術表達。在這些線條中,我們既看不到明確的起點,也看不到終點,它們如氣一般自然流動,貫穿畫面。正如東方哲學中所言:「無為而無不為」,潤俠的筆觸在順勢而行中
表達出一種深遠的能量感。

在美學結構上,他的作品也呼應了德勒茲與瓜塔里提出的「根莖式思維」。潤俠的線條不是從一個中心出發,指向一個確定的終點, 而是朝多個方向自由生長,形成一種非線性、非層級的擴張網絡。這種視覺結構,不僅引導視線在畫面中流動,也建構出多層次的觀看經驗,打破單一敘事的桎梏。人生從不是一條線性路徑,而是一段由無數可能性交織而成的流動過程。潤俠的作品,正是對這種狀
態的可視化演繹,引導觀眾重新理解我們所身處的世界。

在這樣的語境中,潤俠的繪畫早已超越形式本身,向觀者提出了更為根本的哲學追問:我們在空間中如何移動?我們的生命又如何構成自己的節奏?他畫面中反覆出現的圖式與不斷變化的線性旋律,不只是形式符號,而是象征性地映射了我們世界的結構本質,強調了存在本身的流動性。這種表達方式,與東方書法中所體現的「行筆」精神不謀而合 — 行而不止,順勢而發,軌跡即意義。潤俠的
藝術並非對傳統的覆刻,而是一次深刻的融合與再造,是一種具有跨文化深度的當代表達。

潤俠的展覽,不僅僅是一次視覺的觀看,更是一場感知與空間的共同生成。他筆下的線與點並不預設意義,而是在觀者的參與中重新建立連接,在每一次凝視中生成新的感受。這種「觀看中的生成性」使得作品脫離了靜態的封閉結構,轉而成為一個開放、流動的系統。在美術館這個具體空間中,潤俠的作品不再是孤立的物件,而成為引發感官變動的裝置媒介。他的藝術,不僅僅是造型的實驗,
更是一次對人類經驗本質的探詢,是富有哲思的當代表達。

潤俠的線與色,不是凝固的,而是在持續變動中與觀者共振。他所帶來的,不只是視覺的愉悅,更是一種重構生活節奏的方式。這場展覽,正如一道通往他所構建之世界的入口。當我們踏入其中,便會在他所編織出的節奏與色彩之間,找到屬於自身的流動軌跡。在潤俠的藝術中,「流動」不僅是一種經驗狀態,更是自我轉化的路徑。他持續發問:我們正以何種方式流動?又在這持續變動中,正
在成為怎樣的存在?

製作/參與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