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藝術展覽活動免費

「蒙太奇」潤俠個展

簡介

在當代藝術中,「流動」與「節奏」不僅是形式上的視覺語言,更是一種理解世界的方式。潤俠的作品正是這種「流動哲學」的視覺化體現,體現他融合物方美學傳統的獨特路徑。他筆下的線與點,遠非簡單的造型元素,而是構築出一個時間與空間結構的感知結欣賞他的作品不再是靜止的凝視,而是一種隨節奏展開的動態旅程。正因如此,潤俠的藝術從來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一個開放的感官場域,不斷產生新的與意義網絡的觀看關係。

潤俠的創作,徹底的城市結構與自然律動轉化為獨特語言的過程。紐約這座城市所蘊含的秩序與混亂,以及人群的流動性,在他的畫面中被轉譯為抽象的秩序。這是一種對都市經驗的城市曼哈頓,也是一種對人類生活活節的藝術表現。在這些線條中,我們既看不到明確的起點,也看不到終點,它們如氣一般自然流動,遍照如是。正如東方哲學中所言:「無為而無不為」,潤俠的筆觸在順勢而行中表達出一種必然的能量感。

在美學結構上,他的作品也呼應了德勒茲與瓜塔里提出的「根莖思維」。俠的線條不是從一個中心潤發出發,指向一個確定的終點,而是朝著多個自由方向生長,形成一種非線性、非系統的拓展網絡。這種視覺結構,不僅引導視線在畫面中流動,也呈現多層次的觀看經驗,單純打破敘事的桎梏。人生不是一條直線路徑,而是由無數可能性組成的流動過程。潤俠的作品,正是對這種狀態的視覺化再現,引導觀眾重新理解我們身處的世界。

在這樣的脈絡中,潤俠的繪畫不斷超越形式本身,向觀者提出了根本的哲學追問:我們在空間中如何移動?我們的生命又如何構成自己的節奏?他畫面中反覆出現的圖式與不斷變化的線性旋律,不只是形式符號,而是像徵性地映射了我們世界界的結構本質,強調了這種自身的流動性。表達方式,與東方書法中所體現的「行筆」精神不謀而合——行而不止,順勢而發,形式即意。潤俠的藝術並非對傳統的覆刻,而是一次深刻的融合與再造,存在是一種具有跨文化深度的當代表達。

俠客的展覽,不僅是視覺的觀看,更是感知與空間的共同生成。他筆下的線與點並非預設的意義,而是在觀者的參與中重新建立連接,在每一次凝視中產生新的感受。這種「觀看中的生成性」使得作品脫離了靜態的封閉結構,轉而成為一個開放、流動的系統。在美術館這個具體空間中,潤俠的作品不再是孤立的物品,而是成為激發感官感動的裝置創意。他的藝術,不只是造型的實驗,更是對人類經驗本質的探詢,是富有哲思的當代表達。

潤俠的線與顏色,不是頻率的,而是在持續波動中與觀者聚集。他所帶來的,不只是視覺的愉悅,更是一種重構生活節奏的方式。展覽,正如所期待的他所建構之世界的入口。當我們踏入其中,就在他所編織出的節奏與色彩之間,找到屬於自身的流動怎樣的走勢。在潤俠的藝術中,「流動」不僅是一種經驗狀態,更是自我轉化的路徑。他持續發問:我們正以周期性方式流動?又在這個持續波動中,正在成為的存在?

 

更多詳情:https://www.tangcontemporary.com/2025-润侠-蒙太奇

製作/參與人員
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