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演出

「粵語的音樂藝術:南音與粵劇」講座暨示範演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講者
示範演員
示範演員
示範演員
2014-01-24 ( 8:00 PM )
$80
簡介

主題:〈觀柳還琴〉原有絳仙的戲份及其南音的應用

講座將以陳澤蕾博士的論文為基礎,討論今日演出多刪去唐滌生原來在〈觀柳還琴〉一折描寫絳仙與慧娘姊妹情誼的那段戲,配以原有絳仙的〈觀柳還琴〉演出。

後面慧娘與裴禹的邂逅,唱了八板南音序,入慢板後轉中板,然後再吊慢,短短不足四分鐘的「戲棚南音」,速度變化翻了幾翻,可見劇情如何帶動音樂的變化,與「地水南音」唱了七、八分鐘正線慢板才轉板式或調式 (線) 的處理,可說是另一番天地。講座將以絳仙與慧娘那段鮮為人知的戲為起點,接入南音唱段,結合生旦對答的精彩口古及後面箏曲〈蕉窗夜雨〉的旋律,討論此折的音樂與戲劇語言。

粵語的音樂藝術:南音與粵劇
講者﹕余少華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副教授)


個人一向把香港的粵劇放在包容粵曲、粵謳、南音、木魚、龍舟、板眼、鹹水歌、電影歌曲、廣告歌、電視劇主題曲、粵語流行曲的歷史及文化視角去探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各電台廣播的粵曲、潮曲、京曲,及杜煥瞽師在香港電台每日演唱了十五年的南音 (1955-1970),實為香港的「流行音樂」。在未有唱片及電台廣播的日子,上述的傳統說唱曲藝,均曾經為香港的「流行音樂」。香港電台於七十年代初停止廣播南音,這種曾經「流行」的傳統粵語曲藝遂在香港大氣電波中絕響。

今日在大眾傳播媒體中少聞的粵南音,其實與粵劇、粵曲唇齒相依,其絕跡於茶樓酒館後仍苟存於粵劇、粵曲中,實因三者均承傳著、並要面對,以粵語作為其音樂表達語言的傳統,與流行曲所要解決的問題並無兩樣。誠然,南音與粵劇俱為粵語的音樂藝術。

製作/參與人員
講者余少華(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副教授)
示範演員靈音, 陳澤蕾, 楚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