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KM Gallery 榮幸呈獻「歸於虛無」(Return to Nothing),這是費迪・卡拉斯高 (Freddy Carrasco) 於香港的首次個展,展期為 2025 年 7 月 5 日至 8 月 2 日。這位擁有多米尼加血統的加拿大籍藝術家,在過去十年間,橫跨繪畫、雕塑、動畫、插畫、音樂及空間設計等多方面進行實踐。為籌備此次展覽,卡拉斯高在香港的 SIDE SPACE 駐留四個月,創作全新系列,揭開個人故事的另一篇章。這次駐留延續他在東京生活六年過後,對身心靈的探索,進一步挖掘跨越城市、文化、宗教與時代邊界的共感。面對大都市的壓迫與冷漠,他選擇以「家」作為展覽切入點,創造探討脆弱性的作品,藉描繪家庭與親密關係,顯現人類追求聯繫、意義與超越之普遍渴望。
卡拉斯高在抵埗前已開始反思周遭環境如何形塑他的自我意識。多年來穿梭不同大城市並定居於東京之經歷,使他意識到曾經嚮往凌亂、充斥電子產品的賽博龐克美學 (cyberpunk aesthetic),其實是消費主義的象徵。城市不再是靈性解放的燈塔而是其對立面。他拋棄對科技未來主義的幻想,回歸物質世界之原始本質,去除一切矯飾尋覓新方向,這構成了「歸於虛無」的創作核心。
展覽於畫廊的相連空間展開,構築成一條從內心動盪走向靈性超越的路徑,描繪了藝術家於香港生活期間的經歷。觀眾初入展場即被黑、紅及籠狀格柵形成的結構包圍,氣氛壓抑、幾近幽閉。這延續卡拉斯高於 2024 年展覽的氣息,該展覽以令人印象深刻的黑色巨石 <父親> (The Father) 為中心。而此次展出的畫作大多以噴筆技法處理,畫布宛如漂浮於濃霧之中,在抽象與具象之間擺盪。
其中一幅作品中,模糊的面孔如霧氣般懸浮於朦朧的格柵之前 —— 或之後?—— 呼應畫廊外永無止境的城市施工景象。竹棚如不斷延展的四維超立方體般攀附於建築物上,半隱於透明尼龍網紗之後,如幽靈般的骨架。
在同一展廳中,一系列小型木雕作品展示階段性的蛻變過程,或焦黑、或保留原貌。木材的燒焦參照佛教僧侶的自焚儀式,而其繭狀的形態喚起石棺意象,象徵蛻變與靈性過渡。最終階段以展翅般的優雅形態為記,向天空伸展,喚起基督教天堂與藏傳佛教輪迴的意象。卡拉斯高自幼於基督教家庭成長,成年後開始探索東方宗教,兩者於創作中無縫交織,而其材料來源正正呼應此混融:這些木材皆為藝術家於深水埗工地收集所得的建築廢料,來歷不一、紋理各異,然而在創作中卻融為一體,共同建構出一段充滿生命力的蛻變旅程。這些作品初看莊嚴肅穆,實則充滿演變的力量。
隨著展覽的推進,觀眾將意識到每件作品皆是邁向靈性的一步。最後一部分以 <母親> (Mother) 為中心,作品以柔白與模糊紅色構成,中央一個發光的格柵從遠處看如十字架,象徵卡拉斯高母親虔誠的基督信仰,深深烙印於藝術家的童年。作品流露近乎聖潔的能量,而展覽主調的紅色也在此完成蛻變:從力量的象徵轉化為愛的象徵。從「父親」的陰影中解脫,藝術家透過「母親」找到了通往生命另一階段的啟蒙大門。
最後的空間象徵著覺知、接納與寧靜,而非徹底的釋放。生命的紅線依然跳動,暗示旅途尚未結束,正如佛教中「輪迴」的觀念 —— 死亡與重生的永恆循環,將我們與物質世界緊密相連。正如藝術家引用赫曼‧赫塞 (Hermann Hesse) 的小說《流浪者之歌》(Siddhartha) 中的名言:「我們沒有繞圈子,我們向上而去,圈子是個螺旋,而我們已經向上攀了幾階。」本展覽不是某章節之結束,而是迴輪螺旋的轉向,一趟邀請觀眾反思自身於生命與再生循環的旅程。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