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料,斬料,斬大嚿叉燒......」,一段七八十年代的「玉冰燒」廣告歌詞,描述的除了是香港人與「叉燒」的生活片段;叉燒亦首次成為流行文化主角。其後,叉燒日漸成為代表香港的文化象徵:從《食神》的黯然銷魂飯、到《飯氣攻心》的「有福叉燒」、甚至《九龍城寨・圍城》中的叉蛋飯;從前世到今生,叉燒作為本地燒味文化的代表,不但好食,亦見證着香港社會和文化的變遷。
而在這觸手可及的食物背後,亦隱含着多年的製作技藝及文化,見證香港人的口味變遷。即使我們對叉燒習以為常,但被問及如何製作叉燒,又或者何謂一嚿「香港製造」的叉燒時,我們卻有著種莫名的陌生感,故我們希望與大家一同追尋一個叉燒和飮食的故事,一個關於香港和生活的故事。
透過介紹港式叉燒的故事,我們希望點出香港人對自身文化的認知,藉此顯示保育不應亡羊補牢,以及論證文化其實觸手可及,以期推廣香港飮食文化和世代傳承,協助建構香港身分認同。
【「點樣喺香港生嚿叉燒?」原材料遊】
活動費用已包括一餐晚飯、一份紀念品及保險,惟不包括團內所有額外消費。
原材料遊全程將有專車接送,集合地點將於成功報名後於電子門票中顯示。
【「叉燒呀!好叉燒呀!」製作叉燒體驗】
活動費用已包括製作叉燒之原材料及保險。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