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藝術Art Tech展覽活動免費

「寐知.物化」展覽Machine & Art NOW

策展人、藝術家
藝術家
藝術家
2025-07-26 ~ 08-24 ( 11:00 AM ~ 7:30 PM )
免費
簡介

結合媒體藝術與莊子哲學 虛實交錯的影像互動體驗,呼應流動的萬物本質

(2025年7月20日,香港)跨媒體藝術團體Machine & Art NOW主辦的當代藝術 X 中國哲學計劃「寐知」的第二階段展演《寐知.物化》呈獻一系列媒體藝術作品,探尋莊子哲思,並透過互動裝置思考萬物存在的本質。展覽由2025年7月26日至8月24日於中環雲咸街的藝術文化空間Wyndham Social免費展出。


「寐知」的焦點轉換:由平面創作轉化至動態影像,探尋哲學與藝術關係

計劃「寐知」以莊子哲學為策展起點,由跨媒體藝術家梁基爵 (GayBird) 及作曲家羅穎綸 (Vanissa) 共同策劃。首階段展演《寐知:問物》已於月前成功舉辦,展出本地著名漫畫藝術家利志達的11幅畫作,展現藝術介入哲學的可能性。

第二階段展演《寐知.物化》則轉至動態影像與聲音的詮釋,擴展哲學與藝術的深層關係。莊子提倡順應自然,打破物我界限。「物化」是莊子哲學中的關鍵概念,指的是萬物皆處於流動變化的本質,沒有固定的狀態與界限。


五位藝術家透過生物數據裝置,呼應莊子「物化」理論

是次展覽由策展人梁基爵和羅穎綸,聯同林志輝、梁琬琪及葉文華(小强)發表全新作品。他們皆以利志達的畫作和「物化」概念為基礎,並運用生物數據的裝置,採集心跳、腦電波、眼動頻率為素材,共構動態影像和實驗作品。觀眾將穿梭於真幻之間,探索身體和影像的互動,同時印證莊子「萬物皆在流動」的存在理論。

跨媒體藝術家梁基爵為是次展覽創作的兩件作品皆以利志達的畫作為基礎,分別收集觀者的面部律動及心跳頻率,將其轉化成為驅動生成創作程式運作的數據,衍生成流動影像作品。作曲家羅穎綸則運用頻譜變形與粒子合成等技術,融合大自然聲音與電腦合成聲音。她從不斷轉化的聲音質感中建構統一的聲景,讓觀眾分辨和思考這兩種聲音的界線。無形的身體數據,配上虛構和不停流轉的場景、影像與聲音,回應「物化」中的存在概念。

媒體藝術家林志輝 (Jason) 近年專注互動技術與生成影像。他的藝術裝置將眼球活動轉化為數據,改變視覺焦點同時改變文字的閱讀常規,達至有趣的相互作用。現任倫敦藝術大學創意科技與設計講師的梁琬琪 (Jenn) 致力發展遊戲引擎模擬和即時串流工具教學。她將人體腦電波連結至影像,並編寫程式來捕捉觀者的情緒起伏,繼而讓觀者穿梭不同場景,從人體訊息中解讀故事。多媒體藝術家葉文華(小强)專注3D動畫及視覺特效。他運用人工智能 (AI) 生成科技轉化利志達的畫作,開發作品的全新觀賞角度和想像空間。


本階段更注重創作媒介及互動體驗,呼應策展論中提到:「觀眾不再只是觀看者,而是透過生物數據裝置,成為感知虛實交界的關鍵素材,被轉化為可視的影像輸出,構成一套由身體與機械共構的即時影像系統。虛擬不再虛空,真實也不再靜止,虛與實的交錯,正於此刻具現。」

此外,展覽期間將舉辦一節分享會,邀請哲學團體「好青年荼毒室」成員李康廷博士(四哥)於8月9日分享,探討哲學的理論與媒體藝術的互動體驗。分享會將於7月下旬接受報名。

當代藝術 X 中國哲學計劃「寐知」第一階段的平面作品,第二階段的影像及媒體藝術,皆為11至12月終期展演作準備及科藝實驗。屆時將打造一個結合媒體、影像、裝置和現場演出的沉浸式展演空間,為觀眾帶來更完整的科藝與哲學體驗。

 

更多詳情:https://www.machineartnow.com/knowless-themetamorphosis

 

免費開放,無需登記

製作/參與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