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洋傳說(屯門、大埔篇)」,聚焦於屯門及大埔的海岸地區,尋找與海洋有關的群落傳說;以聲音、形體表演及流動的舞台設計,打造富詩意的劇場,與社區及在地歷史對話。此計劃由以太舞踏劇場策劃及製作,兩位主創人謝嘉豪和梁海頤透過他們的在地居住經驗,以及對亞洲的海洋傳說的研究為起點,構想出一段獨特的藝術與劇場的旅程,為觀眾帶來奇妙的民間故事,重新想像在地的海洋文化。
計劃內容包括社區巡演、身體及聲音工作坊、展覽及講座分享等,以互動形式將香港海岸傳說活現在社區之中。
今個秋天,讓我們跟著藝術團隊聲音與舞步,細聽埋藏在香港已久的海洋傳說。
珍珠是一種奇妙的產物,它是貝殼生物因外來物而自我保護的產物。所以,珍珠象徵著圓滿,同時有著修復的意義。大埔海,古稱大步海,曾是中國的珍珠重要產地。雖然過度開採,令育成珍珠的貝類日漸減少,但大埔海卻隨著時間一步步修復 ,這是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是次工作坊,導師將帶領學員,漫步馬屎洲自然教育徑,深入體驗這片海域的自然能量;透過聲音進行生態觀察,並以藝術療癒練習,從大自然的流動中,感受自我修復的能量。
對象:12 - 70歲
人數: 30 人
集合地點:三門仔站附近涼亭
工作坊將會以一連串戲劇遊戲、 身體律動、故事作為引導,在輕鬆的氣氛中,探尋社區場域如何與生活建立互動關係,重新想像地方傳說、歷史,與我們當下生活的處境的連結,透過工作坊,讓我們一起創造屬於我們的生活「地圖」。
對象:12 - 70歲
人數: 30 人
[鳴謝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為4/11場次提供支持]
在吐露港兩岸,燈火通明,屯門鬧市一片繁榮,但你又可知道,這裡曾經是珍珠和鹽的產地?
昔日,大埔海域是華南採珠重地,屯門一帶製鹽業蓬勃,而且兩種產物曾是上朝貢品!
雖然產物如此矜貴,但價值背後卻埋藏了採製者的勞動與犧牲。
由以太舞踏劇場製作的社區互動劇場《鹽屯埔珠—關於香港岸與海的詩意》,以大埔和屯門的海洋往事為靈感,創作團隊在神話、史實、都市傳說和民間奇譚之中採擷素材,並以音樂和劇場 為媒介,在昔日傳奇和當代社區生活之間勾畫微妙連結,以聲音和形體演繹一闕有關勞動者和生態的詩歌。
讓我們以想象力為舟筏,穿越時空隔閡——重新探索深埋於鋼筋水泥下的鹽珠傳說。
現場設有展覽,歡迎觀眾駐足參與,深入了解表演背後的故事與創作理念。
演出結束後將進行演後分享會,各場主題如下:
2025.10.25 (Sat) | 16:00 | 屯門文娛廣場
日常中的香港海洋傳說
2025.10.26 (Sun) | 16:00 | 太和廣場 (露天平台)
香港海洋傳說與我們
2025.10.26 (Sun) | 12:00 | 大埔中央廣場
細聽大埔
2025.11.1 (Sat) | 12:00 | 屯門仁愛廣場
構作香港海洋傳說
2025.11.1 (Sat) | 16:00 | 友愛廣場
屯門海洋與都市傳說
2025.11.9 (Sun) | 16:00 | 三聖邨舞台
從服裝設計想像香港海洋傳說
2025.11.15 (Sat) | 16:00 | 大埔海濱公園露天劇場
從「我們的海」到大埔海
2025.11.22 (Sat) | 12:00 | 大埔藝術中心戶外活動空間
創作團隊分享
參與者將透過手碟創造和諧聲音,連結內在和環境共鳴,重新聆聽自身、海洋故事和社區。手碟演奏不僅是對聲音的探索,還是對自我覺察的練習,訓練身心的連結,讓我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內心的平靜。
對象:12 - 70歲
人數: 30 人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