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劇場導演「超窮」詮釋香港文學經典
破舊立新 讓劇場形式隨酒徒的意識流動
「我們所處的是一個苦悶的時代」——劉以鬯
劉以鬯筆下的《酒徒》是一部極具代表性的香港現代文學作品,被譽為中國第一部意識流長篇小說,亦啟發了王家衛創作電影《2046》,把六十年代經濟起飛燈紅酒綠的香港定格。小說以第一人稱敘述,打破線性敘事方式,描寫一位作家因酗酒而陷入生活與創作的低谷,在都市的喧囂與孤獨中掙扎尋找自我。
香港藝術節邀請德國劇場導演塞巴斯汀.凱撒與一眾香港演員及創作者,共同以全新角度解讀《酒徒》,以前衛的劇場形式向劉以鬯的前衛文學精神致敬,並用「超貧窮極流動劇場」的風格,回歸實驗劇場的本質:以日常唾手可得的物料搭建的舞台、流動的燈光處理、即時生成的聲效與影像、極簡的美學,呈現紛亂如繁花的世界,讓劇場回歸演員和創作人手中,賦予演出流動性與即興性。觀眾將不受空間限制,潛入半醉半醒的意識之流,感受一位藝術家與社會的矛盾拉扯。
如果酒徒活在今天的香港,他是否仍在掙扎?是否仍須為生活而放棄理想?他的困局,是否也是文化藝術工作者的窘境?幾位新世代演員,以當下香港的生活經驗代入《酒徒》的角色,探索他們的精神狀態。這場演出不僅是演員對小說的詮釋,更是一面映照自身歷程的鏡子,讓真摯而矛盾的情感自然滲透於每一場景與呼吸之間。曾感到生活苦悶的人,定能在這場演出中找到深刻共鳴。
• 演出長約2小時
• 香港藝術節委約
• 粵語演出,附中、英文字幕
• 本節目有粗俗語言、成人情節、飲酒及吸煙場面
• 適合16歲或以上觀眾欣賞
• 部分座位視線受阻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