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展示呈獻千禧之現的香港藝術。
2000年標誌著一個世紀的終章,與另一個世紀的開始。這不僅僅是數字的更迭,更象徵著未來的無限可能,期盼與憂慮亦伴隨而來,同時掀起了各種新思潮的熾熱討論。2000年亦是文獻庫誕生的一年,當時可見不同藝術空間的成立與崛起,不同流派和風格的發展更是方興未艾。在轉變的洪流中,有人以藝術探尋香港人的文化身份,有人討論藝術空間與展覽模式的關聯,有人以新科技開拓創作的可能性。
透過閱讀文獻庫香港館藏中的精選檔案,我們可細看藝術家及藝術工作者如何應對瞬息萬變的環境,甚至引領改變;又可進一步了解當時官方的文化政策,在促進文藝發展中擔當甚麼角色。若香港當代藝術萌芽於1950、60年代,經過四十多年的累積、演化與創新,2000年的香港藝術呈現著甚麼面貌?是次特別展示以文獻庫館藏作為基礎,回顧香港藝術於千禧之際的獨特之處和歷史意義。
頁頂圖片:「 微波電子媒體節 2000」開幕儀式, 香港大會堂低座展覽廳,2000年。亞洲藝術文獻庫館藏鮑藹倫檔案。
更多詳情:https://aaa.org.hk/tc/programmes/programmes/special-display-hong-kong-artsy2k
此特別展示為《似曾消失:香港當代藝術》的一部分,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資助。活動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