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修復」計畫正在推動修復九部香港電影,以1979年興起的香港電影新浪潮為主軸,旁及其先行者及後繼人。修復版將分批陸續展出,同時選映可以加深觀眾認識的參考影片,也就成為這個「M+修復」放映系列的內容。
香港電影新浪潮是一個創意實驗與技術創新不絕的重要時期,其間不少電影風格和主題有別於主流,新銳導演人才輩出。代表人物如譚家明、翁維銓、許鞍華、徐克、嚴浩和方育平等大多留學海外攻讀電影,以及經歷過電視台的磨練。他們從歐洲藝術片、荷里活和美國獨立電影中汲取靈感,各有發揮,對香港電影文化影響深遠。
《菲林衛士P.K.奈爾》(2012)
有人視電影如己出,有人卻叫它蝴蝶,代號亦是任你改。不過對印度電影保育之父P.K.奈爾而言,是人是物仍然維護你!電影是構成我們身分、地方與歷史的活物。導演施雲德拉鄧加佩本身也是電影保育的前線鬥士,用16毫米攝影機,為印度國家資料館的創立人造像。這個矢志保存與守護印度電影傳統的男人,亦成為了多代印度電影人的精神導師。
印度長期以來一直是電影工業的聖地,然而,由於電影檔案館的概念在印度尚處於萌芽階段,電影一直未得到系統性的保存。印度1950、1960年代的早期電影,迅速瓦解於歷史中。作為一位早熟的電影收藏家兼愛好者,奈爾很快就意識到拯救和展示這些電影是刻不容緩的。《菲林衛士P.K.奈爾》包含不同電影導演的訪談和珍貴的電影片段,是對奈爾不懈努力的致敬,也希望你明暸,電影需要你用眼睛觀看、用雙手拯救、用心重新發現。
更多詳情:https://www.mplus.org.hk/tc/cinema/mplus-restored-programme/celluloid-man
| Username |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