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 2024 年《Ripple Effects》的精神,從個人行動如何擴散為社會對話出發,今年《人性的色彩藝術獎2025:共鳴之池》以更內斂、更深沉的方式接續這場討論。許多參賽作品展現出更高的創作意圖與複雜性,體現出藝術家與社群實踐者在面對當下急切議題時所展現的成熟與細膩。
在這個集體過渡與靜默轉化交織的一年中,藝術獎邀請了一群創作姿態植根於關懷、反思與溫柔抵抗的藝術家與社群實踐者。他們透過全港公開徵集的提案,細緻描繪在香港當下社會文化語境中,有關「共融」、「歸屬」、「身份認同」等課題的多重面向。
入選者包括繪畫、攝影、行為藝術與社區實踐等多元媒介的創作者,許多作品更源自個人生活經驗,進而提出對公平、記憶、遷移與重塑的深層提問。他們的創作橫跨私密感性與公共行動,回應一種當下的迫切性。在持續變動的環境中為彼此創造空間,並試圖想像新的可能。
部分作品專注於個人情感的刻畫,例如哀傷的形狀、日常儀式的質感,以及情緒勞動的微妙積累;也有些作品正面回應結構性障礙,努力開拓共融、可及性與互助的新場域。這些作品彼此交織,編織出一張由多元聲音組成的網絡,提出一種更具層次與細膩度的參與方式。
這次的展覽不在於提供答案,而是尋求與觀者之間的共鳴。我們希望觀者與創作者一同思考:在差異之間,我們如何對話?在共處之時,我們如何負責任地聚集?而藝術,又如何持續成為反思與行動的現場?
更多詳情:https://www.goethe.de/ins/hon/cn/ver.cfm?event_id=26940661
| Username |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