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創作(行動)代替沉默
創作,不需要有大道理、大議題,但需要「一口氣」—— 包裹難以言喻之情的一口氣。
在MOOROOM這個藝術空間,三位剛從大學投入社會的藝術新鮮人,將以各式藝術媒介(影像、聲音和道具)構造她們的藝術品,持續她們創作。然而,「行動」才是那些藝術品底層的共同特質。
朱樂慈 (Audrey) 用中式毛筆,把身上體毛一一蓋上白色。 白色成了重要的喻體,象徵一眾與美好相關的意念 —— 洗白、清除、聖潔、完美等。作品中的白色與沈積在藝術家心中的情緒和痕跡形成對比,塗畫的行動成為想要控制一切的掙扎過程的紀錄。陳心然 (Ceko) 把用於傳遞訊息之物件(紙張、便條、圖片)變成黑色。塗黑成了動詞 —— 刪除、遮蓋、隱藏、嚴肅、禁止,它讓人聯想到一切被隱藏、禁止的、不能談論的。林沚潣 (Monica) 敏感於自己與他人的情感距離。她用聲音作為這些距離的度量衡,以藝術方式收集和重現那人的心跳聲、彼人的慰問和此人的心底話,以藝術行動梳理聲音底下複雜的情緒 —— 煩躁的探問、淡淡然的關懷⋯⋯
是次藝術實驗,由梁展峰和丁穎茵兩人聯合策劃,邀請三位藝術新鮮人呈現畢業後持續創作的毅力。她們剛剛踏入社會現實,因着面對個人志願與社會價值的強大拉力,也許促成了一種難以言喻的沉默,但她們同時把沉默轉化成她們創作的動能。言語的沉默,促成了三人以行動、身體,藉藝術創作來探問和思考自己與他人的關係距離和情感濃度。
平行展示,開展多重脈絡
是次藝術品發表由梁展峰 和丁穎茵兩人聯合策劃,會以實體展示 (於MOOROOM) 和 虛擬展覽 (於線上平台 www.artsteps.com) 平行展示三位藝術畢業生的新做創作。如此線上線下的同步展示,旨在突出一件件實體藝術品只是她們的創作「行動」的多種層次的呈現與紀錄(如:相片、錄影)。梁展峰 策劃平行展示實體作品及由此衍生的線上作品,為觀眾理解她們的藝術核心 —— 行動,提供多重脈絡;策劃人丁穎茵 以文字闡釋她們的藝術特質。她借用哈波奎迪斯(Harpocrates) —— 埃及太陽神的孩童形相,給希臘和羅馬時代的信眾誤解為寂靜之神的
故事,寓意三人的作品如同哈波奎迪斯那代表性手勢(食指放在嘴唇上),既給大眾解讀成「噓﹗」
肅靜的手勢,亦是一種身份符號。
實體展示:MOOROOM (香港新蒲崗大有街16號昌泰工廠大廈9樓)
虛擬展覽:artsteps.com (www.artsteps.com/view/68f5a498b10152ca472bb833)
更多詳情:https://www.instagram.com/p/DQ8w0WrkuDv/?igsh=ZGV0dGRhYWxzb3U1
| Username |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