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階堂伊奧

香港獨立藝術家,1991年生於中國廣州,滿周歲後定居香港至今,目前主要進行獨舞踏劇場及行為藝術的創作。

伊奧有關於表演的經歷早見於其求學時期,在接觸舞踏前,伊奧先於13歲時開始參演話劇,在16歲起涉獵形體劇場的身體訓練並在19歲時發表首個個人行為藝術作品。

2011年起,伊奧先後於香港、德國、中國、澳洲、印尼、意大利、法國、摩洛哥、瑞士、台灣、羅馬尼亞、印度等地向超過40位風格各異不同四國籍的舞踏藝術家學藝,當中對伊奧影響最深遠的老師為吉岡由美子(Yumiko Yoshioka),至今伊奧仍會每年與她一起旅行至世界各地學習並接觸不同背景的舞踏藝術家。

2014年,伊奧應陳家蔚的邀請,與她創立香港首個正式合法註冊的舞踏團體「異式形態」並出任該藝團的聯合藝術總監至2016年,這段時間,伊奧的作品開始專注於:身份探索、性別認同、情色與美四者之間的可能性。以此為基礎,伊奧在2014年創作了首個自傳式的獨舞踏劇場作品«妖尾»,該作品曾兩度在香港公演,2016年獲上海明當代美術館邀約演出,及後於2019年中國同性戀親友會所主辦的大型活動「全國同志親友懇談會」期間於哥詩達遊輪太平洋號上演出。

2015及其後的2019、2024年,伊奧先後三度遠赴前東德藝術研究場所「Schloss Broellin」,參與自1991年起每四年一度的大型國際舞踏交流藝術節「ex…it 15/19」及延伸項目「B.I.G.(Butoh International Gathering)」。自此,伊奧受舞踏的「型態轉換(Transformation)」美學和哲學所啟發,開始從中尋找養份,並從形體劇場與及行為藝術的經歷反思舞踏的本質,2015年年底,伊奧以《我(不)是一個舞踏藝人》這個作品為開端,開始實踐這方面的嘗試,及後,伊奧在2018年獲上海明當代美術館委約創作作品«一場可能或不可能是廣場舞的舞踏演出»並於「第57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館上海站」展覽期間作為演出節目之一發表以此作品延續自己在舞踏上的反思,該演出亦於同年獲巴黎天理日仏文化協會邀約重演。

2015起,伊奧開始以行為藝術家的身份獲邀至中國及歐洲的行為藝術節上發表作品,當中比較具代表性的包括有:「身體力行-香港國際行為藝術節2015」、「深圳特區成立三十五周年藝術大展暨第一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2017及2018『谷雨行動』中國當代行為藝術城市聯合展演暨國際行為藝術節(第11回及第12回)」與及東歐大型國際行為藝術節「Transart Communication 30」等。截至2018年底,伊奧的行為藝術作品先後於香港、深圳、上海、 西安、廣州、布拉格、布拉提斯拉瓦、克拉科夫等多個城市發表。

2016年起,伊奧開始以舞蹈演員的身份參與舞蹈錄像和舞蹈劇場的演出,在2016年分別參演了「二高表演」製作的舞蹈電影«這是一個雞場»及由「二高表演」與「香港動藝舞蹈劇場」合作的舞蹈劇場作品«Canton舞廳»,及後在2017年先後分別參與了香港藝術家陳榮聲與裝置藝術家二犬十一咪的舞蹈錄像作品«森藍»及«在湖上散步»,其後於2018年年底,伊奧獲邀參演中國編舞楊朕的舞蹈劇場作品《珠三角》,2024年伊奧獲旅居意大利的日籍聲音藝術家小宮廣子邀請成為其聲影舞踏演出項目「Frequency in Motion」亞洲巡演的成員。

 

資料來源:二階堂伊奧
異式形態

活動推介
( 0 )
2024.5.21
舞踏表演者
音樂舞蹈多媒體
2017.4.12
表演者
劇場
2016.12.16 - 18
舞者
舞蹈
2015.12.11 - 13
概念、演員
舞蹈
2015.11.6 - 8
形體
音樂劇場多媒體
2015.8.21 - 23
演員
劇場
2014.10.31 - 11.2
演員
舞蹈
2014.9.5 - 7
演員
劇場
2012.8.17 - 18
演員
劇場
2012.7.27 - 28
主要演出
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