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粵劇工作舍」創辦人之一(1999)、「香港演藝學院」演藝深造文憑(粵劇)全日制課程首屆畢業(2003)、「香港亞洲電視訓練學院」助理編導班畢業(1990)、「民政事務局」委任為「粵劇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2006-2008)、現為「桃花源粵劇工作舍」營運及創作總監。
粵劇及粵曲舞台導演作品:
粵劇作品有:《三界‧人鬼神》﹝首演(2000)、重演(2002)、三度公演(2008)﹞;《西施》(2006);《蝶影紅梨記》(2008);死亡別狂傲三部曲《殉情記》(2013)、《三女性》(2013)及《三面譜》(2013);《拜將臺》重演(2015)、首爾公演(2017)﹞等。粵曲演唱會作品有:《五四之後‧粵曲小曲校際比賽名伶匯演》(2004);《紅樓夢‧如夢》(2006);《牡丹亭驚夢‧生離》(2006)等;劇場演唱會作品有:《香夭‧生死相許蝴蝶夢》﹝首演(2014)、重演(2016) ﹞等。
錄像影片導演作品:
電視廣告作品有:China Motion Telecom《成雙成對》(1997);企業形像影片作品有:《理光成功之旅》(1994)、《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1998)、《香港演藝學院科藝學院》(1998);短片作品有:《香夭‧夢遊仙蹤鳴留別》(1995)、《關錦鵬眼中的女性群像》(1996)、香港電影資料館委約製作任劍輝逝世十五周年紀錄短片《香夭‧一任魂夢飄渺間》(2004)、《桃花雨劫》(2008);電視短片作品有:第二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委約(意念及製作)《終身成就獎‧白雪仙短片》(2001);製作特輯作品有:和記電訊廣告《黎明‧FISHING》(2005);網絡短片:西九大戲棚2013‧《城市記憶》‧《粵劇》‧《當代音樂》‧《舞蹈》‧《市集》‧《展覽》等。
舞台演出現場錄像導演作品:
盧景文歌劇作品系列之《茶花女》、《魂斷南山》、《杜蘭朵》、《阿伊達》、《風流寡婦》、《波希米亞生涯》、《夜宴》、《三王墓》、《卡門》、《托斯卡》、《遊唱詩人》、《蝴蝶夫人》及《馬克白》;話劇方面有賴聲川導演之《紅色的天空》及《暗戀桃花源》、楊世彭導演之《德齡與慈禧》、毛俊輝導演之《地久天長》、Michael Bogdanov導演之《培爾金特》、何應豐導演的《尋人的眼睛》;音樂劇方面有楊世彭導演之《歷奇》、司徒慧焯導演之《遇上1941的女孩》、余振球導演之《夢斷維港》;彭鎮南導演之《邊城》;棟篤笑方面有:黃子華棟篤笑之《跟住去邊度?》、張達明《一咀Show之蓄意縱火》、《鬚根Show 2》;演唱會方面有:《倫永亮一夜笙歌》;粵劇製作方面有:粵劇戲台主辨之《曹操與楊修》、《佘太君》、《六月雪》、《洛神》;第38屆香港藝術節「百年回顧八和鳴」之《玉皇登殿》、《天姬送子》、《香花山大賀壽》、《六國大封相》、《故不歸》、《帝女花》等。
劇本作品:
改編:粵劇《西施》(2006)、聯同張群顯合作粵劇折子戲《白羅衫》(2013)、《冥判》(2013)、《盜仙草》(2013)及《武松復仇》(2013)等;原創:聯同張群顯合作粵劇《拜將臺》(2011)及《殉情記》(2013) (取材自莎士比亞《羅密歐與茱麗葉》) 等。
出版作品:
策劃:粵劇《三界‧人鬼神》重演特刊《三界重蹈》(2002);策劃及製作:粵曲小曲《跨學科教材》(2004);美術編輯:香港教育統籌局《粵劇合士上》教材套(2004);劇本整理及美術編輯:《紫釵記》首輪演出劇本及英文譯本(2016) 等。
藝術教育:
製作:協助香港教育署藝術教育組推行《粵劇實驗教學工作坊》(2002);策劃及製作:獲優質教育基金資助,於中小學推行《粵曲小曲實驗教學計劃》(2003-04);策劃及製作: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與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合辨《中學正規課程粵劇試教計劃》(2004);製作:粵港澳文化合作項目「粵劇國際研討會:情尋足跡二百年」活動─《帝女花》五十周年紀念青年版粵劇演出(2007);顧問: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之《粵劇小豆苗:融合中國語文科新高中課程計劃》(2007-08)。
資料來源:桃花源粵劇工作舍 網頁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