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為藝術家與當代唐人藝術中心首度合作的個展,將展出約20件新作品。從2009年第一次個展《The Rainbow Connection》,到2021年個展《我是你的父親》,過去的展覽中,藝術家以兒子的角度重新審視父親的作品,以繪畫和裝置,表現了對人類自我意識成長的關注。而本次展覽更是通過描繪古代狂歡節、童話和神話中的標志性人物,帶領觀眾深入藝術家的成長經歷和轉變。
展覽從伊甸園的故事開始,描繪了人類最純凈的狀態。在人類偷嘗禁果(善與惡)之前,他們就像在搖籃里安睡的嬰兒一樣純真。當人們擺脫純真,面對崎嶇不平的人生道路,從而出生、成長到建立自己的世界,像是一種成人儀式。這樣的轉折點已經在無數的故事中以各種形式呈現。在這里,藝術家采用了《聖經舊約》中描繪的洪水神話來發展一個貫穿整個展覽的主題。
《動物狂歡節》描繪諾亞方舟上獲救的動物們,歡快地喝酒跳舞的畫作,與《嘀嗒鱷魚》的水中巨鱷,並列懸掛著。在《小飛俠彼得潘》故事中,吞下鐵鉤船長手表的鱷魚是一種誘惑人回到一個不存在的時空的生物,讓人們不禁反思生死的含義。通過將這兩幅並列作品,禹國元將狂歡節描繪成一個自由和混亂相容的場景。通過狂歡節,人類參與了生命的循環,不可避免地接近死亡,又仿佛從死亡的恐懼中解脫。藝術家通過《再見彼得》,描繪彼得·潘(不願長大的男孩)的葬禮中如火般猛烈的犧牲,暗示了一個人通過象征性的死亡來結束過去的自我,從而獲得新生。此外,禹國元還反用了童話故事開端的一句:“所有的孩子都要長大的,沒有例外。”將起點和終點連接起來,以完成整個生命的循環。
禹國元透過厚繪畫,為作品增加了立體感和生動性。借助厚繪畫的技巧,藝術家也巧妙利用了材料的特性來重構他所感知到的物體,得以強調主觀想法。藝術家不斷在畫布重覆塗刮顏料,來達到這種材質效果。不難發現,視覺語言隨著時間推移而改變。在早期的作品中,畫布上的筆觸是被擦掉和弄臟的;在之後的時間,他用粗糙和破裂的材料進行創作;直到近期作品中,輪廓線條更加穩定,雕塑形式更加堅定。觀眾可以用藝術家內心的逐漸成長和發展來解釋這種變化,有助於理解他的作品體系。
在過去所有的展覽中,一個具有史詩般美麗的藍臉女人經常出現,作為藝術家心中阿尼瑪(Anima,拉丁語:靈魂),揭示了藝術家的內心世界。在這次展覽中,她既作為狂歡節的魅力和自信的主角出現,又作為一個普通的觀察者出現。作品中阿尼瑪似乎反映了藝術家在阿波羅(Apollonian)和奧尼亞式解放(Dionysian liberation)之間的內在沖突。他的作品就像一面鏡子,反映了這個時代的潛意識,使觀眾輕易投入到作品中,探索他們內心的深處。
自古以來,狂歡節就為人們提供了通過神聖力量,重建自己內心秩序的機會。雖然今天狂歡節的宗教作用已經淡化,但大多數人仍然渴望找尋自己生活的意義。因此,藝術作為媒介,是人們探索存在的意義的最後手段。禹國元與我們並肩走在通往狂歡的《黃磚大道》上,不同於他以前的同名作品描繪從起跑線上直對觀眾的人物,這次觀眾是在後面凝視人物的旅程。這種從前面轉移到後面的變化似乎意味著藝術家的視角從內向外的過渡。本次展覽通過藝術家作品中呈現的隱喻,讓觀眾認識到人類自我意識的成長在社區參與的意義。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