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演出

#非關舞蹈祭 2023—當代舞蹈藝術節《Think with the ( ) Body》

提倡以身體作為思考主軸,回應當代議題。
觀照背景各異的身體經驗,以流動且開放之姿,打開洞見時代的契機。

#洞見未知
主題中括號留空的部分,具開放意義意味,一起鬆動對身體既定的解讀 ——
我們都是怎樣觀看「身體」?

藝術節團隊
策展人:李偉能
藝術顧問:王榮祿
監製:李漢廷
助理監製:高君
製作經理:林慶麟
市場推廣經理:陸肇欣
節目統籌:胡文釗
市場推廣統籌:郭俊銘*
平面及網頁設計:鄭雅茵
助理:蔡咏詩

*藝術行政人員實習計劃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節目

#非關舞蹈祭2023—楊朕《少數民族》

 

探索「身份」與「認同」間模糊地帶,重構文化原型。

五位來自中國不同族裔的女舞者,將展現懸垂邊疆的身影,溶解那劃分好的身分與認同。社會要進步,文化要統整!然而,個體的脈絡怎樣才不被沖刷磨平? 楊朕運用中國八、九十年代流行文化與身體語言,叩問中央與邊陲、身分與認同間的模糊地帶。《少數民族》把玩著符號的遊戲,一邊翻轉靠攏多數的「文化形成」,一邊質疑歐陸眼光,讓置身大國邊陲的我們一同進入身份與民族的錯摸,好奇「少數中的少數」如何跳進《愛我中華》的步調?

節目詳情:
5/8 (Sat) 8pm
6/8 (Sun) 3pm
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
$280

*本節目含有裸露場面。

#非關舞蹈祭2023—Adrienne Hod《Midnight Oil》

 

美好世界燃燒殆盡,分崩離析間,呢喃著劫後餘生的意志。

暴烈過後,身體殘存午夜油光映照下,如夢如幻的感官烙印——卡拉OK聲在耳膜跳動、走馬燈在眼角閃爍過後的餘光、香煙燃燒後在舌頭留下的苦澀⋯⋯美好世界只是一抹虛擬景象,僅僅模擬於人類想像的殘影。歷經百多日的沉澱, Adrienn Hód 跨越香港與匈牙利兩地,設置一道道打開官能的邊緣場域,表演者以在場(presence)的真實映照眾生。

節目詳情:
11-12/8 (Fri-Sat) 8pm
13/8 (Sun) 3pm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280

*聯合製作 Hodworks

*本節目含有裸露場面

#非關舞蹈祭2023—羅玉梅X楊怡孜( 我安靜得像一塊石頭 ),「從那裡走到這裡」。

 

展覽空間 X 跨媒介對話

從絮語中展開,在空間中成形;
身體,似乎無法忘記。

鋪陳收錄體內的生活痕跡,日常本來就是零散瑣碎,內心風景該如何轉載?楊怡孜用身體檢視五味雜陳的歷程,羅玉梅則收錄石頭於水中下沉與消散的聲音,連結離人的失語日常。透過聲音裝置及聲譜(Score)重構水中石頭的聆聽經驗。同時,嘗試捕捉舞者每個當下,消失的𣊬間——一呼一吸、一動一靜。活著的體證要在時間劃上刻度,只能放緩放慢。一場展覽體驗,間歇著三小時的跨媒介對話,穿越盤根,將宛如溯溪般的過程,匯聚成讓身體說話的空間。

節目詳情:
表演
24/8 (Thu) 7pm
27/8 (Sun) 3pm
30/8 (Wed) 7pm
$160

展覽
25/8-3/9 (Fri-Wed) 11am-7pm (星期一休館)
免費入場

牛棚藝術村 1a 空間

*委約自不加鎖舞踊館



#非關舞蹈祭2023—Jefta van Dinther《Dark Field Analysis》

 

一場有關「血液」的親密對話

兩個赤裸的舞者,是人或是機器?是戀人或是陌生人?兩個身體在對話之間蠕動和燥動,互相纏繞。「暗場分析」源於替代醫學,利用暗場顯微鏡觀察血液,並診斷身體狀況。荷蘭——瑞典編舞Jefta van Dinther 親身經歷接受治療的過程,「血液」成為病人與醫者最親密的連結,不知不覺,二人陷入愛河。Jefta以「暗場分析」的概念,類比從微觀、內觀、到超越自身的自我診斷,借喻並透視於日常中不可見的細節。身體感受振動、感官受到衝撞,經驗被剖開的生命重量,宛如新生物的誕生。

節目詳情:
16/9 (Sat) 8pm
17/9 (Sun) 3pm
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細盒
$280

*本節目含有裸露場面。

#非關舞蹈祭2023—Albert Garcia《生存手冊:在狗、狼與水熊蟲之間》

 

五斗米以上的生存技法:在狹縫間變換形骸,演練流動法則!

處境造就生存,生存定斷處境。身為澳門土生土長的菲律賓裔移民,他通過狗、狼、水熊蟲三種動物在不同環境下的狀態,扣連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經驗,向觀眾展現了一個充滿挑戰和不穩定的生存處境。利用柔韌的肢體語言,表現出人類在當代生活之中,所遭遇到的身份認同、歸屬感、移民、勞動、政治種種困難和不利狀況。

節目詳情:
30/9-1/10 (Sat-Sun) 8pm
1/10 3pm
藝穗會 賽馬會劇場
$160

#非關舞蹈祭2023—網上對談:羅玉梅、楊怡孜《(我安靜得像一塊石頭),「從那裏走到這裏」。》

 

是次網上對談系列邀請到兩位藝術家——羅玉梅和楊怡孜分享她們在委約創作《(我安靜得像一塊石頭),「從那裏走到這裏」。》裡的經驗和感受。對談將由獨立策展人及作者瞿暢主持。

兩位藝術家從不同媒介之間蘊釀和碰撞,共同創作一個展覽和三場現場演出。在三場演出期間,由三位受邀的藝術家觀察員各自以不同物料和方式,去紀錄楊怡孜現場的行動,並把紀錄留在展覽中,過程間持續累積與更新。
兩位藝術家在數月之間遙距交流,一起嘗試去想像展覽廳白盒中現場的身體、沉默的聲響和物料之間的交織。羅玉梅透過日常微小的痕跡,石頭在藍曬時挪移的輪廓去回應沉緩安靜的移動;楊怡孜則靜默而堅實地面朝身體歷史0.00與記憶之間的重疊,以三小時不停歇的姿態,成為其中一道被展覽的風景,走一段彷彿沒完沒了的旅程。透過回想和敘述合作的過程,對談將會分享中間的經歷和啟發,補充在展覽及演出之間未被提過的始末和細節。

日期:2023年10月7日(星期六)
時間:晚上9時正 (香港時間)
對談人:羅玉梅(跨媒介藝術家)、楊怡孜(舞蹈藝術家)
主持:瞿暢(獨立策展人及作者)

對談將以廣東話進行。

#非關舞蹈祭2023—網上對談:譚雪華研習項目《In-Between》

 

是次網上對談系列將邀請來自香港、現居柏林的編舞及表演者譚雪華,與本次研習項目的劇場構作董言進行對談,分享譚雪華在#DANCELESS studies中的研習計劃《In-Between》。對談將由 #非關舞蹈祭 策展人李偉能主持。
《In-Between》 由譚雪華與三位合作者:蕭子聰、馬汶萱、黃寶娜之間寫信和交換指令(score),以理解距離、現場、書寫與舞蹈之間關係的研習項目。這個概念始源於舞蹈學者André Lepecki的文章 〈Inscribing Dance〉,從歷史和哲理角度描繪了舞蹈和寫作之間的關係(編創的英文choreo/graphing詞源上意指「舞蹈」和「寫作」)。譚雪華以個人經歷的角度去切入,並邀請三位有類近背景的舞者(九十年代出生的香港人、曾經在其他地方學習舞蹈、處於「離開—返回」香港的路線當中)共同進行研習,以書寫信件的方式維持連繫,嘗試在千里之外共同經歷「舞蹈」。在過程中進入書寫並發展關於親近(proximity)指令,而指令其後轉化成動(movement),塑造他們之間的連繫和關係。

這個計劃為 #非關舞蹈祭 中的 #DANCELESS studies研習項目。過程中的書信對話最後由譚雪華整理分類和輯錄,以公開的網站形式在公共的領域中盛載和傳播,希望以此展示和延伸更多的反思和討論的空間。

歡迎到訪網站:https://in-between.cc/

日期:2023年10月8日(星期日)
時間:晚上9時正(香港時間)
對談人:譚雪華(概念)、董言(劇場構作)
主持:李偉能(#非關舞蹈祭策展人)

對談將以廣東話進行。

#非關舞蹈祭2023—陳偉洛《Click》及李偉能《this work has three possible titles:》

 

一晚兩演 拆掉符號 剝開意象 反思: What is / What can be dance?

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詰問約定俗成以外,舞蹈還可以是什麼?

《Click》—— 在房間,跳舞,和電腦。彈指之間,動作、身體、編排(choreography)、表演性(performativity)產生另類想像。當表演所強調的呼吸及觸碰不再日常,除了身體,演出的還有甚麼可能?

《this work has three possible titles:》—— 以一支浪漫而動人的舞蹈作為起點,切入文字、聲音及動作,溫柔地解拆「編舞」底蘊,剝開前設,把定義作品的權利交還給你,你可會看到甚麼?

節目詳情:
20-21/10 (Fri-Sat) 8pm
葵青劇院 黑盒劇場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