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天農

古天農生於1954年,在經濟騰飛前的香港,踏入青少年時期,他就已經選擇了戲劇。由踏進這一條路開始,他貫徹地履行着,在人生每個階段,都有戲劇陪伴着。他與戲劇,戲劇與他,互相地並肩的走了很長很長的路。

由上世紀九十年代加入中英劇團以來,古天農不斷創新與落實劇團的定位。在繼承傳統,推廣經典翻譯劇作的同時,更要開拓更多本地的原創作品,因此他銳意培養本地劇壇新晉,敢於起用編劇系年輕畢業生,為劇團撰寫主舞台的劇作,更推出新劇波地編劇工作坊,公開圍讀參加者的劇本。世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古天農的視野及胸襟,成就了往後在香港劇壇穩佔重要地位的出色編劇。

古天農對社會感知,對世態敏感。不只擅以社會議題入戲,希望由戲劇讓大眾從中得知社會的不同面貌,更開拓破格的戲劇教育計劃,他帶領團隊走入偏遠地區,例如天水圍及元朗等地,開拓兒童的戲劇之路,璞玉渾金,嘗過戲劇教育的孩子長大了,很多也投身藝術上的不同崗位。他關注社區的每一個人,所以倡導婦女戲劇課程,又推出長者口述歷史劇,希望曾為香港努力奮鬥的長者們,退休以後仍可讓自己繼續發光發亮。

敢於挑戰傳統的古天農在中英渡過了四分一世紀,帶領劇團成為了本地一個既演出高質素劇作,也深入社群帶領不同年齡階層的戲劇教育先鋒,奠定了中英劇團在本港劇壇創造了劃時代而跨層面的重要基石。

 

資料來源:中英劇團

活動推介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