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演出

《香花山大賀壽》《大送子》香港八和會館

演員
演員
演員
演員
演員
演員
演員
演員
演員
演員
演員
演員
演員
演員
演員
演員
演員
演員
演員
演員
演員
演員、舞台指導(提場)
演員
演員
演員
演員
演員
演員
演員
演員
演員
演員
統籌小組
統籌小組
統籌小組
舞台指導(提場)
舞台指導(提場)
音樂
音樂
2015-11-09 ( 2:00 PM )
簡介

慶祝華光先師寶誕
賀誕例戲《香花山大賀壽》

甚麼是例戲?
按粵劇傳統,在特定的節慶、場合,戲班例必要搬演特定的劇目,作為正式演出前的「開場戲」,這些特定的劇目,就是例戲。粵劇傳統例戲大多與祭祀、酬神有關,有趨吉避凶的喻意,常見的粵劇 例戲有《祭白虎》、《八仙賀壽》、《六國大封相》、《香花山大賀壽》、《仙姬送子》等。有些例戲是在特定神誕專演的劇目,稱為「神誕戲」,《香花山大賀壽》就是一齣「神誕戲」。

《香花山大賀壽》本事
《香花山大賀壽》是專為戲神誕辰而演的例戲,每年會在華光師父誕、田竇二師誕、張五先師誕和譚公誕演出。《香》劇的故事源於明代傳奇《香山記》,該劇分為〈觀音得道〉和〈觀音誕辰〉兩部分,前者搬演妙善宮主出家得道成觀音的故事,後者則敍述群仙向觀音賀壽的盛況。《香花山大賀壽》主要取材自《香山記》的下半部〈觀音誕辰〉,講述群仙向觀音賀壽,故事角色全為膾炙人口的神仙道佛人物,塑造了一個温情、熱鬧、等位分明的神仙世界,這一切都為觀眾帶來強烈的親切感。

《香花山大賀壽》屬提綱戲,相比今天常演的才子佳人式劇情,全劇可謂無甚曲折「劇情」,然而其特點正在於此。它藉著一個故事框架,讓演員及龍虎武師顯本領、演絕活,其中有「觀音十分變」、「降龍架」、「韋陀架」、「伏虎架」等傳統功架,亦是觀眾欣賞《香》劇的焦點所在。全劇原本演出五小時,是典型的吉慶劇,目的是透過吉祥喜慶的情節,為節慶營造熱鬧、吉慶的氣氛。《香》劇在傳統功架的表演上,再加上了一些神仙幻化的特別情節,如「爆桃」、「灑金錢」等,其中「灑金錢」一節,舞台上下互動,觀眾爭相拾取拋下台的象徵吉祥的仿古錢幣,為全劇的熱鬧氣氛帶來高潮。

全行同心齊賀壽
每年在粵劇華光先師寶誕(每年農曆九月廿八日),香港八和會館會舉行全行慶祝大會,日間演出例戲《香花山大賀壽》,晚間舉行聯歡晚宴,是非常有意義的全行團結活動。日間的演出,由台前幕後同心協力策劃,除由演員們(演員組)與武師們(鑾輿堂(武打 組))合力演出,幕後則由普福堂(音樂組)、慎和堂(事務組)、合和 堂(服裝道具組)及燈光佈景組等群策群力合力製作。《香花山大 賀壽》其中一次最大型的公演,是一九六六年由已故名伶梁醒波等發起,集全行之力在九龍城搭棚演出。二零一三年是八和六十 週年誌慶,一群當時得令的大老倌均粉墨登場(謝雪心演觀音、呂洪廣演降龍、温玉瑜演伏虎、阮兆輝演韋陀、陳好逑演送子、南 鳳演抱仔、羅家英演董永;又陳銘英、徐月明、鄭詠梅、林寶珠、陳嘉鳴、高麗演眾仙姬;梁兆明、新劍郎、劉惠鳴、衛駿輝演 殺手裙等),齊心為師父賀壽,成為一時佳話。

一. 八大仙賀壽
中國傳統八仙逐一出場亮相:漢鍾離、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鐵拐李、韓湘子、何仙姑、藍采和

二. 八仙女擺花
擺花由八個扮演仙女的舞者表演「字舞」:據歷史文獻,運用隊形變化組成各種字樣的舞蹈最早見於唐代。至於以字舞擺出「天」、「下」、「太」、「平」四個大字,在宋代文
獻已有記載。在清代以前,擺列「天下太平」字樣的舞蹈已從宮廷流落民間劇場。宮廷樂舞屬於雅樂,地方劇伶用之於劇場,可謂雅俗共融。

三. 水晶宮
四海龍王(東海敖廣、南海敖順、西海敖祥、北海敖邊)及水簇逐一亮相

四. 眾仙齊會
三聖母亮相(龜靈聖母、梨山聖母、普陀聖母),會同八仙與四海龍王往壽
孫悟空亮相,眾猴子獻仙桃

五. 紫竹林
觀音亮相,接見眾仙

六. 菩提岩
大頭佛打掃佛殿
韋陀:韋陀架-韋陀向空中指點十八次,是大頭佛打掃佛殿 指十八羅漢
降龍:降龍架-降龍羅漢制伏神獸(龍)
伏虎:伏虎架-伏虎羅漢制伏神獸(虎)
觀音演十八變:眾仙求觀音一露其千變萬化的法力,觀音以龍、虎、將、相、漁、樵、耕、讀等傳統中國社會典型人物,帶出各種身段與武術,表演十八變

七. 劉海灑金錢
觀眾爭相拾取象徵吉祥的仿古錢幣,參與其中,為全 《大送子》七仙姬與董永重聚劇的高潮所在
爆桃:桃心
灑金錢:劉海


《大送子》
演後續演《天姬送子》:《天姬送子》有不同版本,有行內俗稱的《大送子》、《送子》,在 《香花山大賀壽》後續演的是《大送子》,即足本的《天姬送子》。

七仙姬將與董永生的兒子歸還董永,董永欲與仙姬團聚,惟仙凡有別,遭天將(殺手裙、百足 旗)阻撓,最後惟接子及與仙姬離別。

七仙女下凡送子,董永上前認妻,仙女們配合身段,利用傳統的反宮裝瞬間轉換衣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