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演出

HOTPOT 聚焦香港 II:《回聲摺疊》《第十六天》《馨香》城市當代舞蹈團城市當代舞蹈節 ( 聚焦香港 II )

編舞及導演、舞者
燈光設計
攝影
舞者
音響設計
編舞及導演、佈景設計
2017-11-24 ( 2:00 PM )
HKD 160
簡介

《回聲摺疊》

「編舞者的表演力度非常精煉緊密,英語說白有戲劇節奏的起伏,又如流水的律動順著場景調度而迴轉,語言、聲音跟身體動作既共生又抵抗,以幽默的自我調侃一面應對、一面留下無盡懸念引領觀眾沉澱思考。」 洛楓(著名舞評)

我們如何面對世界,世界又如何定義著我對它的理解?
甚麼是常態?我在已知的世界還可以創造甚麼?

《回聲摺疊》是一個探討當代舞在現今社會,特別是在一個劇場空間內如何被解讀及觀看的舞蹈劇場作品。創作起源於觀眾渴望去理解或明白當代舞演出的想法,令編舞李偉能開始疑問當代舞是如何被接收、理解,觀眾又如何把台上的表演連繫自身的經驗,以及舞蹈是否能被語言盛載和轉化。

整個獨舞都以建構某種可以被理解的邏輯為起點,包括各種劇場內的符號、指示、聲音、語言及燈光等,然後再去打破其秩序,在失落的邏輯中建構出另一種可被解讀的形態。當中以日常的動作素材、聲音、語言等的同步,再以重覆的步調去加強當中的關係,並逐步推演到後來的脫勾,在之前的認知中產生歧義。

談論的內容包括動作的涵義、燈光與表演者的關係以及性別議題於劇場空間的呈現。而作品題目中的回聲既是指向演出當中語言與情境的重現,同時亦是帶領觀眾去思考劇場空間以及舞蹈的意義,讓他們產生疑問及好奇,並體驗一種與自身過往經驗的對話,是為回聲。

網站 www.josephwnlee.com

《第十六天》
「本身是出色舞者的陳曉玲這次選擇只編不跳,作品《第十六天》交由年輕舞者伍詠豪演出。整個作品充滿壓抑的氣氛,伍詠豪不斷重複和帶點神經質的動作,配合出色的燈光和音響設計,在框限了的空間內移動,叫人想起「鐵屋中的吶喊」。隱喻了當今社會的狀態,較明刀明槍講日常的更有想像力,讓觀眾有更多的想像空間,希望有機會看到她更多的作品。」聞一浩《文滙報》

《第十六天》是充滿情感和自我鬥爭複雜性的作品。 利用燈光和聲音的特別安排,開啟與觀眾之間的對話,以吸引觀眾進入那失眠的世界。編舞放棄傳統舞蹈動作,嘗試創造另一種新的美學體驗,追求身體與精神狀態的一致性,一種不規律的郁動。

從頭部開始抽動,然後通過大量重複,再擴大發展成一種形式的動作,以顯示舞者的精神狀態。 音樂中混合了不同的聲音和旋律的組合而成,以反映大腦的掙扎。從個人故事提問社會如何影響我們的個人價值,以及如何擺脫傳統的「美」。

《第十六天》由香港藝術節委約及製作,於2016 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首演。

網站 gabbiechanhiuling.com

《馨香》

舞蹈背後的意念源自中國傳統意象「樹」,一種象徵生存的符號、呈現生命的哲學理念。

網站 www.passoverdance.org

製作/參與人員
《回聲摺疊》
編舞及導演李偉能
舞者李偉能
燈光設計黎子瑜
音響設計羅成軒
聲響系統設計李樂勤
攝影Steve Li@June’s Production
 
《第十六天》
編舞及導演陳曉玲
舞者伍詠豪
燈光設計吳文安
音響設計陳杳然
攝影Keith Hiro@Hong Kong Arts Festival 2016
 
《馨香》
編舞及導演周佩韻
佈景設計島田拓也, 周佩韻
燈光設計張國永
服裝設計黃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