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所有
期數
【編者語】
四月,一年就這樣過去了三分一。時光像風,催著我們飄往未知之境。這一期 LIFE 向你描繪不同的成長故事,懷抱不同經歷中滋生的細微情感。
一、
大風吹,向前走
二、飄揚Q&A -
Abbie
、
余文心
三、
藝活路線
四、
文青好行得
五、
城市空間
(封面圖:林欣欣,
《Hand in hand》
)
大風吹,向前走
風起了,不同的果實乘上棉絮、冠毛、翅果⋯⋯
它們會飄往何處?
Paul Valéry 說:「風起了,要努力活下去。」
林夕寫:「世上有多少個繽紛樂園 任你行。」
你下一步又想走往哪?
選擇你感興趣的類目,讓經歷成為養份。
大步向前走!
👆🏻 按圖選擇 👆🏻
為你推介的舞蹈工作坊:
法國五月藝術節2023
《留給我最後一支舞》工作坊
「留」給願意「拯救」這個幾近失傳的意大利傳統民俗舞—— 「蹲旋波爾卡」的普羅大眾。無關於舞蹈的技巧,只需一同享受聚會時的歡快律動。些許的節拍感能讓你更自如,無舞蹈基礎亦能參與及享受其中。
立即報名
印度半古典舞蹈
BEYOND Bollywood課堂選擇多樣,涵蓋現代寶萊塢與傳統印度舞,由經驗豐富的印度舞導師親身教授,課程內容由淺入深,適合各個年齡層,初次接觸舞蹈的朋友亦可以輕易掌握技巧。
立即報名
為你推介的身心靈工作坊:
《聲療茶修。基因修復》工作坊
從基因學的角度剖析不同人身體和心靈健康的構成因素,這關乎日常生活習慣和情緒狀態,並會分享如何將頌缽和茶修融入生活,讓你從自己的基因層面,深入了解健康於你的定義,成為那個在外面永遠找不到、最了解你需要的療癒師。
立即報名
花祭工作坊
香港循道衞理聯合教會國際禮拜堂主辦「花祭工作坊」,邀請到主內知名花藝師帶領七個花藝工作坊。
立即報名
為你推介的手作工作坊:
製作你的布襟章
前來CHAT實驗室製作屬於你的布襟章以作衣物或手提袋裝飾。
由CHAT六廠紡織項目團隊指導,參加者可從中亞紡織文化取得靈感及來自當地的布料中挑選,學習有關知識並製作自己的布襟章。
立即報名
迷人乾花擴香石工作坊
要留住一剎那的香味,我們一起製作「乾花擴香石」,讓低音、中音及高音的精油,鎖住在擴香石内,讓它慢慢釋放出一來!
立即報名
為你推介的戲劇工作坊:
香港式荒誕劇場
「這個小丑不可笑」工作坊
Stage Clown 探索係表演者响訓練路上好重要嘅一環,能夠幫助表演者擴展想像、面對自己內心、勇於作出冒險嘅選擇,並且發掘自己更傻更瘋狂嘅一面,讓豐富嘅生命力同驚喜注入表演之中,令人眼前一亮。
「這個小丑不可笑」工作坊內容圍繞六大主題:觀眾與存在感、突破框框的形體、氣氛與情景、發聲與節奏、文字與語言、即興與小品。
立即報名
其他類目工作坊
舞蹈
、
身心靈
、
手作
、
戲劇
更多工作坊...
Q:為什麼選擇幕後 Freelance 作為職業呢?
A:中學畢業之後,不太清楚自己想做什麼。我選了香港浸會大學傳理科,一來科目應用廣泛,二來滿足家人期望,未來可以穩穩當當做辦公室工作。畢業後,我去了一間電影公司做行政工作,辦公室生活不斷重複——起床後上班,做文書,然後下班。
Abbie 喜好廣泛,形容自己是喜歡嘗試新事物的人。
千篇一律的工作讓我感到迷惘。我想趁年輕,讀自己真正感興趣的科目,嘗試一些新事物,讓自己成長,於是去了APA(香港演藝學院)讀 Certificate in Theatre and Entertainment Arts ( Fast Track Vocational ),中文是舞台及製作藝術(精研職業訓練)證書。我向家人說:我真的很想讀,而且只是讀一年。
Q:你工作了一段時間,再回去讀書會感到困難嗎?
A:我不是一個安於現狀的人,不想停留在日復一日的世界中。讀書反而讓我感到期待,所有關於舞台幕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演藝學院的課程基本上都有涉獵。
我主修 TTSM ( Technical Theatre and Stage Management ),自知要對舞台各部門有基礎認識。演藝學院教授的某些專科技能,是你在外面工作接觸不到的,譬如道具木工、燈光、音效等等。我後來做實習時,有些後台的老師傅很驚訝我連入榫木工都識,他們也想來演藝學院上課呢(大笑)。
Q:你可以向讀者介紹 SM( Stage Manager )的工作是什麼嗎?
A:有人覺得 SM 是領袖,但我認為是磨心(笑)。其實 SM 是協調的角色,它在中心位置「夾」不同部門;要在有限時間入面預備好演出,就要了解不同部門的需要和要求,並做好時間管理——很多瑣碎事往往難以言傳,要「落手落腳做才知」。
我做過電影製片組、音樂會製作、劇場幕後,最終發現自己擅長協調,雖然做 SM 的工作不容易,第一個到是你,最後一個走也是你——工時長,亦牽涉不同幕後部門的工作,但辛苦過後都會有滿足感,便發覺自己好熱愛舞台。
Abbie 實習時,同事驚訝她連入榫木工都識。
Abbie 在演藝學院課程裡,學習不同技能。
Q:在幕後工作有什麼深刻的事嗎?
A:在學校接觸戲劇較多,但個人更喜歡音樂方面,所以實習時參與了 concert(演唱會)製作。演唱會實習不是想做就有,好講機遇,幸好演藝學院的老師人脈廣,幫手協調 —— 老師每年都會按照學生意願、發展的範疇安排實習。
比較深刻的實習經歷是參與 RubberBand 在西九新戶外場地竹翠公園的演唱會,演出前落大雨,預備多充足也好,有突發都要執生。記得第一日完場後,導演覺得添加歌詞字幕會更好,我們幾個一起實習的同學就通宵製作,當日下雨好凍,我們凍到手腳都快要失去知覺。但是,第二日觀眾跟著字幕高歌,氣氛更熱烈時,我們即刻覺得很值得,而且和同事共患難,越辛苦回憶越深刻。
在入學前,我也參與過電影和劇集的製片組。工作時,試過踏足全港不同酒店的總統套房、員工通道、荒廢村屋找一個場景;亦試過在一棟唐樓逐一拍門,詢問可否借場拍戲;還曾試過為了找沒有幕門的地鐵站,我逐個逐個地鐵站搜尋。如果不是做幕後,我不會遊覽過這麼多地方,但越辛苦的工作,我學到的就越多。
Abbie 實習參與演唱會後台工作。
添加歌詞字幕後,演唱會氣氛更熾熱。
Q:在幕後工作有什麼意外收穫嗎?
A:意外收穫⋯⋯偶有做到自己想參與的演出。例如最近在黃子華、林海峰的舞台劇《愛我別走》做「咪妹」,幫演員戴咪,也幫手監察音效。我的專業雖然不是音效,但在演藝學院有學習過相關知識,我有接觸過音效。在學期尾時,也全程參與了戲劇學院的畢業表演,就此初步掌握了戴咪的技能。
另外,我也曾在林家謙演唱會中幫忙轉景,我本身喜歡他的歌曲,有幸成為演唱會製作團隊一份子之餘,亦藉此了解他演出的準備過程。
Q:香港幕後工作的生態現況如何?
A:各個幕後工種都需要人手,經常有公司聘請長工,然而行業裡有約五至十年經驗的前輩很多都移民海外,但年輕一代比較喜歡做 freelance,行業生態因此出現斷層。
Abbie 與演藝學院同學出外遊玩。
Q:你滿意現在工作的現況嗎?
A:有朋友跟我說,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努力工作只是為了換取旅行的短暫快樂,我以前也是這樣想。但在我從事行政時,發現工作佔據了生活六成時間,如果工作反覆乏味,豈不是虛度光陰?
加上 Covid 疫情時,眼見許多人在同一崗位工作了十年,甚至二十年,突然間因疫情被辭退,這讓我更加反思,為工作而犧牲生活是否真的值得呢?
我覺得活在當下很重要,人要有目標,要找尋自己喜歡的工作。生活總有高高低低,雖然會有辛苦的事,但學到東西讓我更快樂——在學習中成長,這是我想過的生活。
.
.
.
舞台及製作藝術精研課程
2023-5-22 截止報名
Programme Details
Q:你是怎樣與茶結緣?
A:我自小在婆婆的生活薰陶下與茶結緣。小時候每當有客人拜訪,婆婆就會泡茶接待客人,她泡茶很有儀式感:從櫃中掏出紫砂壺,逐一放置杯盤,煮水,斟茶⋯⋯婆婆泡茶的畫面一直刻在我腦海裡。
余文心老師(左)教授茶藝。
婆婆生活周全細緻,她每日起床就要花半小時梳理頭髮、戴耳環、擦粉底、塗唇膏。另外,她對我的管教嚴厲,例如當家裡吃飯時,她要求我按照長輩次序安排座席和擺放碗筷,就像擺茶席一樣。她對茶的愛好,以及生活方式對我影響頗多。
Q:你是如何進入「茶」這一個行業?
A:婆婆雖然愛茗茶,但不讓年幼的我喝,於是我和朋友會偷偷扭開茶罐吃茶葉,味道甘甜好吃。我長大後仍保持茗茶的習慣。但我也不是一畢業就進入茶業。
我初初踏入社會時是從事金融業,負責美國股票市場交易,常常凌晨才下班,壓力很大,同事都是結伴往海港城購物舒壓。那時候我上班會途經一間茶莊,看見裡面員工悠然自得,我便心生羨慕,萌生了轉行的念頭。碰巧那幾天翻東方日報看見茶莊請人,我就「膽粗粗」去面試,怎料主管立刻聘請,還要我一邊上班一邊學師。
童年的余文心與婆婆合照
Q:可以分享一下你學茶的經歷嗎?
A:我剛開始在茶莊學師,老師十分嚴格。他要學生首兩個月由「無」開始——不用茶葉,僅以沸水練習,同時必須熟記泡茶流程,直到沒有水滴落在桌面才有資格學泡茶。
那時人工不高,而且茶具昂貴,我下班回家後就用廚房碗具練習泡茶。我想既然茶葉可以用沸水取代,茶器也可以用廚房碗碟替代。
於杭州課堂教授靜觀體驗課。
Q:你曾到兩岸三地、美國進修茶藝,在這些地方的經歷又是怎樣?
A:我個人比較外向,喜歡認識不同文化,所以才特意到處拜師。我師承楊智深、也曾跟隨台灣李曙韻老師、澳門陳佩蘭老師,而我的專業是泉州傳統工夫茶。
內地的茶業著重精神層面的薰陶,培養茶藝審美,而且茶業的科學進步日新月異。而美國著重茶的工業,課程會教授學生營運茶的進出口生意。畢業後可成為兩類職業,分別是 Tea Inspector(茶師),需要熟悉不同產地的茶葉種類以及不同泡茶的文化藝術;而另一種是 Tea Sommelier(侍茶師),需要分辨不同茶的香味、滋味。譬如 Lipton(立頓)這類大品牌,就需要侍茶師厲害的舌頭,以客觀專業拼配茶葉配方,找出適合大眾的口味。
Q:作為茶藝老師,有什麼特別的教茶經歷嗎?
A:不少學生透過學茶放下日常,調整生活節奏,更有學生因學茶轉變人生軌道。例如有一位太太學茶後辭去家族生意的職務,去追求自己的喜好;也有學生在國際工夫茶比賽奪獎,後來擔任茶品牌顧問,將熱愛變成事業。
另外,我在平日教茶時喜歡幫學生拍照,讓他們看到自己專注的樣子,不少學生為此感到高興。回想教學種種,教泡茶是我的追求,而教學時常相長,讓我得益不少。
於真砂老師東京山上的空間作工夫茶行茶分享。
一碗茶靜觀活動,余文心老師與學生合照。
Q:你現在教茶藝,也教茶禪,可以分享一下兩者的分別嗎?
A:茶在古代由宮廷流傳到寺廟,所以泡茶和禪宗關係密切,兩者分不開。當你專注泡茶、飲茶時,可以透過微觀茶的世界,感悟宇宙的道。你可以在泡茶間放下煩擾,屏蔽日常瑣碎,回到當下,透過茶接觸大自然療癒及使人覺知的能力。
如何覺知呢?在生活上許多事情是需要先認知才可以改變。在泡茶中,就需要先觀察茶葉因天氣有什麼改變、泡茶的水流如何、茶如何釋放香氣、如何變色,以及覺知自己泡茶時狀態的好壞——觀察後從而做出選擇,選擇如何改變,如何平衡。
余文心說:「泡茶間放下煩擾,屏蔽日常瑣碎,回到當下。」
Q:除了教茶外,你亦擔任 BASAO tea 的營運總監,這茶品牌有什麼理念?
A:我們想讓大家對茶產生陌生感,繼而重新認識茶。
這些想法源自 BASAO 的名字典故,這本是一位日本賣茶翁 Baisao 的名字,他出自寺廟,認為茶是眾生平等,皆可享用。奈何當時階級觀念森嚴,茶是貴族的專利,於是他周遊各處擺攤賣茶,而且自由定價,沒錢也可「以茶交友」。BASAO tea 便想效仿賣茶翁的精神,但自認不及賣茶翁偉大,所以取走名字裡的「I」,改名為 BASAO tea。
我們刻意取走茶濃郁的傳統文化外形,改用新的載體承載傳統文化。譬如不使用傳統器皿的茶壺、蓋碗,改用國際評茶的鑑定杯泡茶,亦將價格從常見的三四百元下調至百幾元,但注水泡茶的手法則保留傳統方式。我們期望從外形到價格讓大眾品茗的負擔減輕,從而能普及茶文化。
Instagram
@BASAOtea
Facebook
@BASAOtea
·
·
·
余文心老師
@個人網頁
長養於香港,生性惜愛茶之自然美好。
現仼「香港心月茶事」空間創辦人、
台灣心月文化有限公司董事、
BASAO 香港茶學顧問、
BASAO 營運總監。
The Sympathetic Detonation
Sha Tin Town Hall (Cultural Activities Hall)
2023-4-21 ~ 4-23
Tuen Mun Town Hall (Cultural Activities Hall)
2023-4-29 ~ 30
Details
If We Were To Create A World
Wure Area
2023-4-14 ~ 4-25
Details
Hidden和洋食屋
Shop 4, 8/F, International Plaza, 20 Sheung Yuet Road, Kowloon Bay
Details
在畫作中散步 細聽內心聲音
你有多久沒有散步?穿過油麻地果欄的熱鬧,在 Kubrick 除了讀書聚餐,還可以在畫家林欣欣的畫作漫步四季的更迭,她說:「每幅畫以二十四節氣命名,喻意時間的流動、生命的流逝⋯⋯」每一幅畫獨立看或連著看,都是隱藏著關於愛的故事。
林欣欣個展「散步」
「愛有很多種,愛一個人,愛你的家人,愛你的寵物,愛你居住的城市,愛一種興趣,愛一個夢想。」畫家林欣欣說。
走在人生邊上,難免有陰晴雨霧,林欣欣想藉著大自然的節氣變化提醒觀者,即便天氣惡劣,都可以效仿大樹、雜草安然面對困境。
《春分》
《清明》
如何細聽內心?畢業於幼兒教育、做過電影美術的畫家林欣欣選擇散步:「我喜歡散步,常常在各處遊走。在漫步的過程中,我時常陷入沉思,跟自己對話,跟日月對話,跟天地對話。」她將多年來走在人生邊上的印象化為顏料,以輕重不同的筆觸,將無法言說的部分,畫成一系列不同節氣的畫作。
看看《春分》和《清明》,你感覺如何?一起來 Kubrick,在林欣欣的畫作散散步,看看她其他畫作,重新聆聽內心。
.
.
.
林欣欣個展「散步」
Exhibition Details
#油麻地 #果欄
散步於街頭,城市是一座大博物館!今次我們邀請到
香港老舖記錄冊
的其中一位攝影師Easy (IG
@chilllifehk
) 帶我們遊訪一下充滿神秘感的油麻地果欄!Easy有幸在從小就於果欄批發市場打滾的韓亮賢先生帶領下,深入了解果欄的老文化和歷史,拍下果欄的另一面。
Q:為什麼會選擇拍攝果欄?吸引你的地方是什麼?
A:選擇拍攝果欄的原因正是因為我對香港的老文化和歷史充滿熱情。果欄作為香港歷史悠久的市場,承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在韓亮賢先生的帶領下,我們有幸能夠深入了解這個平常遊走果欄不容易接觸到的地方,並發現了許多令人驚喜的細節。
相機:Canon EOS R5
香港老舖記錄冊
@hongkonghistoricalshops
攝影師 Easy
@chilllifehk
相機:Canon EOS R5
Q:在拍攝果欄的過程中,有什麼是只有果欄能帶給你的獨有之處?
A:在拍攝果欄的過程中,我發現這裡有很多獨具特色的地方。首先,果欄具有濃厚的社區氛圍。這裡的攤販和顧客之間有著深厚的情誼,他們互相幫助、照顧,共同維護著這個市場的和諧與活力。此外,果欄的建築風格和市場布局也展現出香港歷史的變遷,如狹窄的街道、老式的鋪頭以及充滿懷舊氛圍的招牌。
相機:Canon EOS R5
相機:Canon EOS R5
相機:Canon EOS R5
Q:你是選擇了什麼鏡頭或拍攝技巧去拍攝此系列相片,希望突出些什麼嗎?
A:在拍攝果欄系列相片時,我主要使用了廣角鏡頭和記錄攝影的拍攝技巧,以捕捉果欄中香港老文化和歷史的元素。廣角鏡頭有助於呈現果欄狹窄街道的緊湊感,同時也能夠容納更多的細節,如人物、建築和擺設。記錄攝影的拍攝技巧則強調真實性和紀實感,讓我能夠將果欄的日常生活以及與商販之間的互動毫無保留地展示出來。這次的經歷我特別關注那些具有歷史意義和文化特色的細節,例如古老的招牌、特色裝飾以及商販進出口貨的細節等。
相機:Canon EOS R5
用以存放訂貨單的盒子
相機:Canon EOS R5
果欄會把訂貨單放進盒裏,並交予批發司機,司機會按照訂貨單派貨
相機:Canon EOS R5
Q:有什麼話想對走訪果欄的讀者們說?
A:我想對走訪果欄的讀者們說:果欄是一個充滿歷史和文化的地方,讓你能更深入地了解香港的老街市。2016年的果欄三級火災讓我們更加意識到要珍惜和注視這個地方。在這裡,你可以感受到獨特的社區氛圍,觀察各商販間還有與顧客之間的真誠互動,並欣賞香港傳統的建築和擺設。此外,也別忘了細心品味果欄的美食。這裡的新鮮水果、蔬菜和其他地道美食定能讓你大飽口福。希望你在走訪果欄時能夠珍惜這些快速消失的老香港風情,並在這個繁華的城市中發掘更多有趣的故事和體驗。始終我們都今日唔知聽日事,及時行樂,及時愛護關注我們的城市吧!
相機:Canon EOS R5
香港老舖記錄冊
@hongkonghistoricalshops
攝影師 Easy
@chilllifehk
周邊藝文空間推介
界限書店
旺角彌敦道580G號彌敦中心10樓04室
進入空間
油麻地配水庫休憩花園
油麻地京士柏道
進入空間
art-mate on facebook
art-mate on instagram
info@art-mate.net
Performance Info - free upload
Artist / Art Practitioner Info - free upload
More Ad services - enquiry
Please login !
Username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