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城大創意媒體攝影系畢業後一直從事影視範疇的工作,不過這些年來我一直都有保持靜態與動態影像上的創作,主題大多圍繞着身邊的人和事或一段旅程的經歷。
直到2018年,開始接觸多了劇場、舞蹈的拍攝。在疫情期間,大量現場演出的舞蹈和劇場表演需要轉化為影像拍攝,當中與不同的創作者和編舞開始多了深入的交流。作為影像導演和劇場之間的橋梁,要消化劇本及舞台上的元素,透過鏡頭和電影語言與觀眾交流;其中一樣很重要的元素是如何掌握觀眾的距離感和現場觀感的轉變,採討影像與現場上需要調整的節奏,表演者情緒上控制,鏡頭移動和剪接上與時間性上的互相配合等等重要因素;就這樣展開了我與劇場上的影像旅程了。
最近比較深刻的拍攝是為劇場 「秋之夢 」進行宣傳照拍攝,最初團隊的想法是拍攝一組強烈色彩和抽象風攝影,起初我對拍攝沒太大意見。直到某天我拍了一張「Self-Portrait 」,一張低比對度黑白照,是我與光影的一個合照,也是對於最年來的自己和創作上的反思。 當時我寫下:「很久沒有拍過自己了。曾有一陣子懷疑自己心中是否默默地放下了攝影,因為對攝影的觸覺沒有很敏銳了,也沒有以前那樣興奮的每天拿著相機到處拍。也許是這十多年拍攝工作的關係影響,有些事感覺不一定要用相機去紀錄,反而用心去好好感受當下發生的一切。但當看到舊相片時突然勾起的回憶,發現原來已經忘記了當刻時,幸好我有紀錄下來。」
秋之夢對我來說的關鍵字有花,死亡,反思,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黑和白與之間灰度,對應人性黑暗面,偽裝的表面和自我迷失的狀態。其實某程度上跟我的自拍意境上很相似。
在拍攝的前一晚,我向平面設計師和導演提出改變拍攝方向,他們對新的拍攝方向都表示贊同。至於拍攝當日,我是蠻享受的,因為拍攝過程是一個共同的即興創作,在不同的燈光設計與人物關係中,導演按著整個氛圍念了些簡短的對白和指示、演員當下的回應,攝影師按下快門的那一刻,整個氛圍,演員們情緒,眼神都滿滿的記錄下來了;然後便誕生了這輯黑白與純粹的 「秋之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