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所有
期數
【編者語】
✧ ✦ ✧ BLING BLING ✧ ✦ ✧
一個常被用作閃閃發光的音效,突顯每個令人眼前一亮的瞬間!
.
今個十月,讓我們一起用「BLING BLING眼」欣賞每個璀璨時刻,在生活中尋找事物的閃亮點。
傳送門
一、
歡迎探索東九無限可能
二、
專訪表演研習藝術家:張煒彥 X 潘子懷
三、
專訪小提琴家:陳蒨瑩
四、
文青好行得3.0:光
五、
藝文新屬地:P'Artiste
六、
Young Artist 有嘢講:鄧立桁
七、
城市空間:Gary Wong鏡頭下的兼善里
封面作品:
戶田悠理
,《YUM and Friends》
混合媒介,65 x 65 厘米
展覽詳情
睜開眼睛,你發現自己身處一個光影交錯的世界,
一束又一束光線從不同方向射來,不停閃爍的光芒引起了你的興趣,
你伸出手指,輕輕觸碰流動的光波。
瞬間,一股神秘的能量穿過你的指尖,彷彿與這個世界相連。
.
此刻的你,會連接到東九的哪個地區呢?
👆🏻 點擊探索東九|再按返回👆🏻
《一束光——高錕的記憶》
世界首演原創粵語音樂劇
光纖之父的世界造就音樂劇的起點
創新藝術科技 X 星級創作及演出團隊傾力合作
高錕教授,以一顆高純度的心,連繫了地球上每一個人,改變了人類的未來。他是光纖之父,也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錕說過他是屬於香港的。這傳記音樂劇刻畫了高錕追求學問的態度和實踐信念的毅力,他如何成為一位卓越又無私的科學家暨教育家。同時,高錕是孝義的兒子、忠誠的丈夫和開明的父親;他與妻子黃美芸的愛情成為佳話,在高錕罹患腦退化症的歲月中,高太一直遵守承諾,生老病死相伴,呈獻最真摯的愛。高錕的高純度一生,燃亮了人性中愛與奉獻的光輝。
東九文化中心劇院
2025-11-15 ~ 16, 19 ~ 23, 26 ~ 30, 12-3 ~ 5 (三至日) 8:00 PM
立即購票
節目詳情
《觸動浮光》
舞蹈 X 無人機
情感 • 編碼 • 無人機
在舞台上的無人機能否像真人舞者一樣,感知孤獨、渴望連結、面對恐懼?這個項目將由三屆澳洲赫爾普曼獎及三屆澳洲舞蹈獎得主──澳大拉西亞舞蹈團──與無人機技術權威瑞士Verity Studios 攜手合作。注入生命力和獨特個性的無人機不但模仿人類的複雜情感,並與六位舞者共舞,彼此的互動展現出大家前所未見的舞台語言,敞開令人驚嘆的新世界。
《觸動浮光》透過舞者與無人機共舞,引領觀眾探索並重新審視人類與機器之間微妙的權力關係以及相互的依賴與慾望──他們是朋友,還是敵人?在這個數碼時代,我們又該如何自處?這是一場對未來世界的想像。你準備好了嗎?
東九文化中心劇院
2025-12-19 (五) 8:00 PM
2025-12-20 (六) 5:00 PM
立即購票
節目詳情
《炫光狂想派》
電子音樂 + 自創樂器 + 激光投影
引領數碼表演藝術未來新浪潮
沉浸於加拿大獲獎創意音樂團隊錄映飛旋創作的多重感官空間,親歷舞台上每一個角落如何轉化為創意實驗場,逐一跨越重力、物理和時間的想像邊界。在這裏,數碼科技與現場演奏無縫地銜接,加上激光投影和自創樂器結合即興演奏及身體動作,把音樂元素拆解再重組,炮製出層次豐富的聲景與影像。流動不息的節奏、未來感十足的視覺效果以及旋律節奏多變的電子音樂都令現場的每一分一秒充滿變化和驚喜。這場演出將為觀眾帶來嶄新的感官體驗,開啟數碼表演藝術的全新未來!
東九文化中心劇場
2025-12-5 ~ 6 (五至六) 8:30 PM
2025-12-6 ~ 7 (六至日) 3:30 PM
立即購票
節目詳情
《細聲講.捉謎藏》
舞蹈 + 影像 + 聲音特效
適合家庭
舞出真我 勝過千言萬語
英國著名舞者兼編舞家阿卡什.奧德瑞自小被診斷患有讀寫障礙,學生時代困難重重,到 21 歲仍會拼錯自己的名字。縱使世界給他貼上標籤,奧德瑞卻發現舞蹈才是最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透過肢體語言超越文字界限、打開想像之門,讓心聲如群鳥自由飛舞。
奧德瑞以自身童年經歷為靈感,夥拍編舞家劉易斯.梅傑創作這部獨舞劇場作品。豐富視覺體驗結合編舞動作與炫目投影效果,加上獨特聲音設計、幽默巧思,展現一場充滿奇妙想像力的自我探索之旅。《細聲講.捉謎藏》情感真摯動人,趣味盎然,廣受各地大小觀眾好評。
東九文化中心劇場
2025-12-12 (五) 7:30 PM
2025-12-13 (六) 2:00 PM, 5:30 PM
立即購票
節目詳情
《電音狂熱》
電子音樂 + 生成影像
音符躍然眼前 觸發電光幻影
奧地利鍵盤手兼視覺程式設計師謝拉特.彼得聯同鼓手亞倫.蒂爾,即將帶來一場電光幻變的原創音樂會!兩位樂手加上劃世代感應式鍵盤Seaboard,完美融合前衛搖滾、爵士、新古典主義及電子音樂,將多元曲風發揮得淋漓盡致;現場演奏透過MIDI即時生成影像,流光一觸即發,旋律躍現舞台。
謝拉特.彼得首次來港演出,更特別創作影像配合東九文化中心開幕,打造極致的視覺饗宴。《電音狂熱》創造全新觀賞維度,是一場視與聽的狂歡派對,樂迷及電音愛好者不容錯過。
東九文化中心樂館
2025-12-18 ~ 19 (四至五) 8:30 PM
2025-12-20 (六) 2:30 PM, 5:00 PM
立即購票
節目詳情
更多東九開幕季節目
世界首演原創粵語音樂劇 ✦ 《一束光——高錕的記憶》
舞蹈 X 無人機 ✦《觸動浮光》
電子音樂 + 自創樂器 + 激光投影 ✦《炫光狂想派》
舞蹈 + 影像 + 聲音特效 ✦《細聲講.捉謎藏》
電子音樂 + 生成影像 ✦《電音狂熱》
東九文化中心正式開幕!
搶先關注節目及延伸活動詳情
舍區 ( Quarryside )
與
不加鎖舞踊館 ( Unlock Dancing Plaza )
合作籌劃
【跨越邊界與世代:索,海員與系留】表演研習及社區舞蹈計劃
。不加鎖舞踊館駐團藝術家
張煒彥
和跨媒介藝術家
潘子懷
,因過去的家族海事記憶而開展共同研習,以太古船塢的歷史為引子,尋找與自身的關係,揭開其中潛藏的故事。二人在藝術背景大有不同,一起看看身體與影像碰撞所得的火花吧!
張煒彥 - 不加鎖舞踊館 駐團藝術家
潘子懷 - 跨媒介藝術家
Q:為何選擇以「繫船結」為創作主題?
煒彥:
鰂魚涌海濱社區休憩空間舍區鄰近太古船塢的舊址,我們便從「船」開始想象,聯想到「Vessel」一字。除了指船隻,它也代表著載體;船本身承載著人與時間,而我們的表演同樣也承載著歷史。在航海過程中,繩索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們便萌生了「繫船結」的構思。
子懷:
對我來說,船結和繩結都象徵著連結。無論是個人的家族歷史還是香港的海事歷史,我們都在尋找不同的歷史故事。繩和線如同故事線的意象,將不同的事物串聯在一起。
Q:你們的共同研習源於家族的海事記憶,能分享你們的家族故事嗎?
子懷:
我的爺爺曾經是一名船員,在六七十年代時,他是太古輪船有限公司的員工,負責船隻的髹油工作。他憶起了幾艘曾在船上工作過的船隻名稱,例如「長沙」與「安順」。我帶著這些名字來到太古歷史檔案部搜集資料,看到了船的藍圖。我覺得這些資料很珍貴,因為爺爺講的故事並不會將船內的細節逐一細數,但透過藍圖,我能夠幻想當時船上的空間。
煒彥:
開始了研習後,我才知道爸爸以前是行船的,負責機房的維修工作。作為家族一份子,我試著將自己的經驗與之聯繫。我有海洋生態學的學術背景,從小就對海洋產生了一種難以解釋的興趣和好奇。巧合的是,爸爸也從事海上工作,曾在美國的島嶼和海港的船上生活。海與船似乎在我們整個家族中交織,出現在在不同時間線的家族史上;也因六十年代的海上經濟比較蓬勃,從事航海業不是我們想像中那麼稀有。
Q:你們如何將在舍區(Quarryside)跟太古歷史檔案部所得的歷史檔案、口述歷史等資料轉化成創作?可以分享研習及創作過程嗎?
煒彥:
除了家人,我們還訪問了另外兩位前太古船塢的員工。太古歷史檔案部的資料存放在恆溫的房間,其中有一本百多年歷史的船藍圖,我們必須戴上手套才能閱讀,這充分反映了歷史的印記。除了歷史檔案和口述歷史,我也借鑒了海洋生態,並挪用了航海貿易所引致的移民史作類比。二戰後,人們不斷移民,譬如有人在台灣上船,在美國下船後就不再離開,直接定居。就如生態學中,一些物種伴隨被船抽走的海水到達另一個地方,從此落地生根,成為生態的一部分。
子懷:
我們在太古歷史檔案部看到了許多船艙的照片和影片,這些影片非常有趣,整艘船的機件和鐵片都被詳細記錄下來,這些機件可能比一個房間還要大,讓人能夠透過影片想象船的實際大小。然而,「合併組件」這個概念十分能反映我們的創作過程——將不同的想像拼湊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但始終無法完全還原那些想像。我們也希望在客觀的資料中找到個人的連結,例如爺爺的工作地點和「長沙號」的航行資料。其中一位受訪者是負責「揼鐵」的,雖然不確定他是否認識爺爺,但他們都見證了同一艘船的建成與新船「落水儀式」。他們以不同的角度分享同一事件,使得這段歷史變得更加立體。
藝術家將太古歷史檔案部的資料轉化成表演研習階段展演
煒彥:
我們透過自己的媒介互動,找到了有關二戰時的資料。當時,很多船隻因戰爭而沉沒,香港因此成為一個重要的拆船港口,而那些拆解下來的原材料則變成建屋的材料。這種「建構」與「解構」成為了我們重要的表達手法,也與人生的取態有關。有時,我們會嘗試尋找一種真相——至於它是否真確則另當別論吧!但在某程度上,我覺得都需要拆件再裝嵌,不斷調整自己的觀點,才能得出更加完整的看法。
Q:子懷過去以多媒體為主要創作媒介,與煒彥則以舞蹈為主。你們如何融合多媒體和舞蹈的元素?各自的創作媒介對你們的表達和情感有何影響呢?
煒彥:
我們都作出了很多新嘗試,例如我第一次剪接影片,甚至連舍區場地的線轆都成為我們演出的物件。媒介就像不同的表演語言,視乎你想表達的事來調整,而不同的媒介更能讓我感受創作的自由。當子懷開始幻想時,我也會跟著一起探索。有一次,她在投影機上灑水,投影出水的質感,於是我在木板上做平衡的動作,兩者的結合就形成了另一種表演語言。
子懷於投影機上灑水
子懷:
我專注於影像創作,作品多數與不同的歷史故事和記憶有關。我因為Lecture Perormance ( 講述表演 ) 而認識了不加鎖舞踊館的朋友們,但實際上很少以身體來進行演出,甚至即興演出。煒彥有個很特別的講法:「其實做Research都係一種即興」。涉及思考上的即興,不斷將資訊聯想在一起。
煒彥:
雖然即興表演看似由臨場反應主導,但實際上需要借助過往的身體經驗或記憶才能實踐。
多媒體和舞蹈的結合
Q:可以談談你們對「記憶」的看法嗎?
子懷:
我覺得記憶是過去的連結,是唯一可以存在在當下,但不是百分之一百正確的事物。我們的情緒和感受會混雜進去,讓過去的事件扭曲。記憶處於存在與不存在的邊界上,的確,事件已成過去,不復存在,但又在我們記憶中留下印記。就如我們可以查閱歷史檔案和口述歷史,但始終不能見到一艘真的船,這樣又有另一種美麗吧。
煒彥:
記憶是一個切入點,例如我爸爸說起一件事,那些不僅是他的記憶,也是我認識現在的他的途徑。因為有許多不同的觀點,我能夠了解每個人是如何經歷同一件事的。
藝術家交流 — 藝術家帶領工作坊
Q:七月時你們作出了階段展演,後續創作有甚麼發展呢?期待在十月的「人人舍區節」總結演出能達到甚麼效果?
煒彥:
作品的結構和內容會隨著發展而改變,物料與媒介之間會互相交流、互動。我們去了海事博物館,進行了更多的訪問,補充了很多我對香港和鰂魚涌的歷史背景。其中一個受訪者一邊為我們解釋燒焊的過程,一邊用手來示範。這是一種難以被文字盛載的記憶,如果可以用身體去盛載,或許能夠傳遞更多的情感和故事。
各人的記憶互相交織成故事
藝術家帶來一件個人物品,思考自己與這些物品的連繫
相片由舍區、不加鎖舞踊館提供
.
.
.
【跨越邊界與世代:索,海員與系留】
表演研習總結演出
【人人舍區節2025】
舍區首次與不加鎖舞踊館合作,讓藝術家進駐社區空間,籌劃以鰂魚涌社區為靈感的表演研習及社區舞蹈計劃。今次表演研習總結演出將於「人人舍區節」作首演!表演將結合影像、口述歷史、文字及形體創作,展開有關航海歷史、遷徙軌跡與海洋生態的敘事,一同深入時間的皺褶,重新構築過往圖景。
舍區—活動室1-3
2025-10-18 ( 7:00 PM ~ 8:00 PM )
立即報名
更多 人人舍區節2025 節目
【跨越邊界與世代:索,海員與系留】表演研習及社區舞蹈計劃展覽【人人舍區節2025】
2025.10.18 - 24
舞蹈
【跨越邊界與世代:索,海員與系留】 「身體演出」 總結展演:白日星辰【人人舍區節2025】
2025.10.19
舞蹈
「陶瓷啪瓷」陶瓷彩繪工作坊【人人舍區節2025】
2025.10.18
報名
手作DIY
文化
盆景沙畫空氣鳳梨工作坊【人人舍區節2025】
2025.10.18
報名
手作DIY
文化
限定快閃!芝麻綠豆糖水檔【人人舍區節2025】
2025.10.18
報名
手作DIY
文化
紙膠帶拼貼社區工作坊【人人舍區節2025】
2025.10.18
報名
手作DIY
文化
藍曬氰版植物及相片體驗工作坊【人人舍區節2025】
2025.10.18 - 19
報名
手作DIY
文化
木雕繪馬門牌工作坊【人人舍區節2025】
2025.10.18 - 19
報名
手作DIY
文化
刺繡時光:小跳豆刺繡手作坊【人人舍區節2025】
2025.10.18 - 19
購票
手作DIY
文化
舍區公共空間設計師【人人舍區節2025】
2025.10.19
報名
手作DIY
文化
環保永生苔蘚畫工作坊【人人舍區節2025】
2025.10.19
報名
手作DIY
文化
草草療事—植物敲拓染工作坊【人人舍區節2025】
2025.10.19
報名
手作DIY
文化
午後日嚐工作坊系列【人人舍區節2025】
2025.10.19
報名
手作DIY
文化
香包工作坊【人人舍區節2025】
2025.10.18
手作DIY
「陶瓷啪瓷」陶瓷樂器展覽及體驗工作坊【人人舍區節2025】
2025.10.18
文化
尋找快樂解方【人人舍區節2025】
2025.10.18 - 19
教育
其他
板畫拓印工作坊—拓印鰂魚涌【人人舍區節2025】
2025.10.18 - 19
文化
寸布不離:熨布DIY工作坊【人人舍區節2025】
2025.10.18 - 19
手作DIY
文化
毛中新友:寵物玩具DIY工作坊【人人舍區節2025】
2025.10.18 - 19
手作DIY
文化
心夬 - 觸感及夬兒藝術:微型展覽及小誌閱讀閣 【人人舍區節2025】
2025.10.18 - 19
文學
文化
氣球造型攤位 【人人舍區節2025】
2025.10.18 - 19
手作DIY
創意迷你市集【人人舍區節2025】
2025.10.18 - 19
手作DIY
文化
織刻做俾你 – 織物體驗【人人舍區節2025】
2025.10.18 - 19
手作DIY
紙膠帶拼貼體驗【人人舍區節2025】
2025.10.19
手作DIY
設計
文化
黃昏音樂會【人人舍區節2025】
2025.10.19
音樂
剛於去年勇奪姚阿幸國際小提琴比賽冠軍的香港小提琴家
陳蒨瑩 ( Angela )
,被《小提琴頻道》讚賞有加,形容她的演奏「如行雲流水,渾然天成」。Angela 憑著敏銳的樂感與非凡的音色取得傑出成就,曾在波士頓、費城、羅馬、香港、北京和廈門舉行獨奏會,並以獨奏身份與德國威瑪國家樂團、中國愛樂、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樂隊學院樂團、寇蒂斯室樂團和寇蒂斯交響樂團同台演出。本年十二月,她將於
2025 樂.誼國際音樂節閉幕音樂會:樂・誼獨奏家樂團《魔鬼與迷宮》
中演奏極高難度的曲目:羅卡蒂利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和聲迷宮」。
Q:你是如何與小提琴結緣的?甚麼時候決定將其視為終生職業?
Angela:
我的家人都熱愛音樂,媽媽拉小提琴,婆婆吹長笛,公公則吹巴松管。三歲時,媽媽想教我她所認識的樂器,這是我接觸小提琴的契機。直到我十二歲,媽媽讓我選擇自己的未來,她說:「如果你想嘗試這條路,可能需要搬離香港。」我思考一周後,便決定到北京深造三年半,這是我真正愛上小提琴的一刻。
Angela修讀碩士時於普洛威頓斯演出
問到Angela每天需要花多少時間練琴時,她分享道:小時候大約練習三至四小時,經常「扭計」不願練習;青少年時期則約七到八個小時;現在則視乎工作情況而定,但通常是三至六個小時。
Angela:
在我十六歲時,發生了一段很有趣的小插曲。我和爸爸說好了報考柯蒂斯音樂學院 ( The 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 ) 和茱莉亞學院 ( The Juilliard School )。抵達美國後他才告訴我,因為學費問題,並沒有幫我報考茱莉亞學院,當時我哭了很久很久。最後,我成功入讀柯蒂斯音樂學院,這是我當時最大的夢想。我想,也許因為我實現了夢想,才發現自己有能力將小提琴視為終生職業吧!
亮相於
2023年樂・誼國際音樂節 「洛蒂與樂.誼獨奏家樂團」音樂會
,演出帕特的《弟兄》,獲評論高度讚賞。
Q:你認為自己是擁有甚麼特質的小提琴家?
Angela:
我是一個感情豐富且敏感的人,這對於小提琴這門講究情感表達的藝術來說,是一個頗大的優勢。我是一個很容易哭的人,以前曾認為情感豐富不是一件好事,但現在發現,我好幸運能夠在演奏中流露自己的情感。我希望別人聽我拉琴的時候,能感受我是一個真誠的人。
Q:對你而言,音樂是甚麼?你會怎樣形容自己與小提琴之間的關係?
Angela:
音樂是我所呼吸的空氣。雖然聽起來很誇張,但我覺得音樂是一個令我活著的理由。音樂不是很實質的事物,它能帶來心靈上的滿足,遠超過物質上的享受。我總有動力追尋音樂,它讓我的生命變得更加有意義。這種動力一部分來自於我的信仰,另一部分則源於我完美主義的性格,我希望自己不斷進步。我與小提琴之間的關係就像戀人一樣,是一段需要熱情和慾望來追尋的關係。
2025年,於德國漢諾威與NDR Radiophilharmonie同台演出
Q:可以為我們分享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刻嗎?
Angela:
我覺得很難選擇一個時刻,對我來說,幸福是由很多個細微的時刻所構成的。
Q:你認為怎樣才稱得上「好」的演奏?你在音樂路上的終極追求是甚麼?
Angela:
我認為必須要真誠,能夠展現當下的自己,一個好的演奏能讓聽眾感受到演奏者的個性和情感。接著,技術和音樂表達也是不可或缺的。演奏可以非常情緒化,但同時也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客觀。我有著漫長的比賽和演奏生涯,雖然演奏是我最喜愛的事情,但我認為它不是音樂的唯一表現形式。音樂還與社會和文化有著深刻的關係,因此我覺得教學同樣重要。希望未來我的演奏和教學能各佔一半。我經歷過一段不開心的時期,希望成為能讓學生安心傾訴的老師,不會因怕被批判而不敢說。
Q:你是如何認識
誼樂社
的?與他們合作多久了?能否分享一段難忘的演出經歷?
Angela:
我在2019年透過
「年青音樂家招募」
認識誼樂社。因為看到朋友也在這個團體,所以我也報名參加,然後就合作至今了。我十分喜歡誼樂社的理念,安排世界級音樂家與本地年輕藝術家同台演出,還給我們機會回到香港演奏。
2023年,
樂.誼獨奏家樂團
藝術總監
李垂誼
(右一)帶領樂團展開首次海外巡演,在德國威瑪和柏林舉行音樂會。
Angela:
我在外國讀書和發展多年,其實在香港的朋友不多;但因為誼樂社,我有機會與同樣熱愛音樂的香港朋友一起演出!我覺得自己與香港的關係很複雜,雖然我是香港人,但大部分時間都不在這裏,卻因為家人都在香港,所以始終覺得香港是我的根。
2024年,與Anna Lee在Queen Elisabeth Music Chapel演出
2025年,與Zlatomir Fung、Hsin Yun Huang參與美國蒙大拿「Trippet Rise Chamber Music Festival」
Angela:
我們曾到德國和法國演出,每次都能與當地的音樂家合作,認識不同的人和文化,還可以代表香港演出,我覺得這個機會非常珍貴!不同國家的觀眾對演出的反應也各有不同,可能是文化差異的緣故吧!美國的觀眾在每場音樂會結束後都會一起站起來,熱情地歡呼;而歐洲的觀眾從小就接觸古典音樂,只有在特別值得欣賞的演出時才會鼓掌,這真的很不一樣!
2024年,Angela參與樂.誼獨奏家樂團在巴黎享負盛名的嘉禾音樂廳舉行的音樂會,與出色的海外音樂家交流和合作。
Q:對於接下來的2025 樂.誼國際音樂節閉幕音樂會,你有甚麼期望呢?即將演出的羅卡蒂利「和聲迷宮」對你有甚麼特別意義嗎?
Angela:
我希望能營造舒服的氛圍給大家,令新加入的團員也覺得整件事是開心的,就像我剛加入時一樣。然後,希望我的音樂更有深度,讓觀眾聽到我的成長。這首協奏曲是我一直心心念念想學習的作品。我偶然在YouTube聽到這首曲,覺得這首來自十八世紀的曲真的好酷!它要求極高的技術,時至今日仍被認為是非常難演奏的曲目,所以很有挑戰性。過去我曾認為以技術取勝並不是好的演出,但現在我相信,技術可以成為演出的亮點。
.
.
.
閉幕音樂會:樂・誼獨奏家樂團《魔鬼與迷宮》
【2025 樂.誼國際音樂節】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2025-12-07 ( 8:00 PM )
立即購票
更多 2025 樂.誼國際音樂節 節目
開幕音樂會:李垂誼與英格蘭室樂團【2025 樂.誼國際音樂節】
2025.11.1
購票
音樂
英格蘭室樂團《和弦時光》【2025 樂.誼國際音樂節】
2025.11.2
購票
音樂
新銳音樂家演奏會:許恩樂中提琴獨奏會【2025 樂.誼國際音樂節】
2025.11.15
購票
音樂
合家歡音樂會《馬可孛羅中西樂器遊》【2025 樂.誼國際音樂節】
2025.12.6
購票
音樂
#光
捕捉不經意的瞬間,細味日常隱藏的藝術!
城市的每個角落都蘊藏著獨特的故事靜待你發現。「文青好行得 3.0」為你設計每月主題展覽路線,帶你感受作品之間的共鳴與差異,激發思想的碰撞。
光會透過窗簾的縫隙映入,在黑暗中閃耀;它可以是柔和的、強烈的或是繽紛的!探索它的多重面貌,感受光帶給我們的溫度吧。
「YUM and Friends Of Old」展覽現場
「YUM and Friends Of Old」戶田悠理個人展覽
地點:
Touch Gallery
時間:2025-10-2 ~ 26 ( 11:00 AM ~ 7:00 PM )
逢星期日及一休息
日本藝術家戶田悠理(Yusuke Toda)透過一系列生動場景,將敘事交織於光與色的交匯之處。正如莫奈與雷諾瓦捕捉流動光線中的視覺體驗,藝術家以當代人物形象,重構了前輩大師所追尋的光色真理,並與觀者自身的記憶相互呼應。當光線與色彩交融、碰撞、擾動目光之時,時間的層次便在畫布上逐漸浮現。
《YUM with Friends》
混合媒介布本,60x60 厘米
《YUM meets POM》
混合媒介布本,60x60 厘米
《YUM Running with Friendly Bird》
混合媒介布本,90x90 厘米
《YUM, MEW, and the Castle》
混合媒介布本,30x30 厘米
「幻影」展覽現場
「幻影」阮家儀展覽
地點: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五樓至三樓公共空間
時間:2025-9-10 ~ 2026-2-9
藝術家透過收集富有懷舊韻味的塑膠玩具、文具及具香港特色的現成物,創作出立體雕塑作品。運用燈光投影技術,阮家儀以藝術手法生動重塑香港具標誌性的城市天際線。,在光影的律動中,喚起人們對昔日商場公共空間的記憶,並激發觀者對城市節奏及社會變遷的深思。
「幻影」展覽預告片
大館霓脈
地點:
大館里
時間:2024-4-11 ~ 2026-4-9 ( 11:00 AM ~ 8:00 PM )
「大館霓脈」邀請創作人使用霓虹為媒介,創作大型公共藝術作品,並將作品展示於大館里,為這道連接大館熱鬧的檢閲廣場和靜謐的監獄操場之間的主要行人走道添上旖旎光景。
大館霓脈幕後花絮
想看更多展覽
「NO BORDER LINE in Hong Kong」井上 晋太郎個人展覽
2025.10.2 - 26
視覺藝術
二階堂明弘個人展
2025.10.11 - 26
視覺藝術
「The Weight of Light」Kei Meguro個展
2025.10.10 - 11.9
視覺藝術
織浪者:浮遊相聚
2025.8.2 - 10.26
視覺藝術
展覽導賞「翅膀的世界」
2025.10.18 - 26
報名
教育
紗廠絮語
2025.10.27 - 11.12
視覺藝術
古爾努爾.穆卡扎諾娃:靈魂的嫁妝
2025.11.13 - 2026.3.1
視覺藝術
「混凝色」張馨儀個人展覽
2025.9.17 - 10.18
視覺藝術
「Wander From Home」群展
2025.9.18 - 10.18
視覺藝術
「On the Edge of Passage」陳子雯個人展覽
2025.9.20 - 10.18
視覺藝術
「Fullness of Emptiness」千佑仙個展
2025.10.9 - 18
視覺藝術
「陶瓷啪瓷」陶瓷樂器展覽及體驗工作坊【人人舍區節2025】
2025.10.18
文化
娛樂無窮 — 笑看八、九十年代香港喜劇電影【香港流行文化節】
2025.5.30 - 10.19
電影
「蜜與鹽 Honey and Salt」Kaya Ng 個人插畫展
2025.8.30 - 10.19
視覺藝術
香港麥當勞i'm lovin' it 50週年展
2025.10.1 - 19
視覺藝術
文化
心夬 - 觸感及夬兒藝術:微型展覽及小誌閱讀閣 【人人舍區節2025】
2025.10.18 - 19
文學
文化
香港教育大學x徐冰工作室《天地同框》太空藝術教育計劃
2025.10.18 - 19
多媒體
視覺藝術
Art Tech
「玩盒創誌」展覽
2025.9.17 - 10.20
視覺藝術
設計
築夢
2025.9.20 - 10.20
多媒體
視覺藝術
Let there be Light – 葉海雲個人作品展【同場加映:藝術治療工作坊 - Mila Wu】
2025.10.10 - 20
多媒體
視覺藝術
ArtNext Fair 2025 新藝潮展覽
2025.10.16 - 20
視覺藝術
第五屆藝術博覽會 ArtNext 2025
2025.10.16 - 20
視覺藝術
《牡丹交響樂》蘇潔明【第五屆藝術博覽會 ArtNext 2025】
2025.10.16 - 20
視覺藝術
版畫豐收祭
2025.9.27 - 10.21
視覺藝術
「迷陶喵星人」陶藝展
2025.9.18 - 10.22
視覺藝術
【跨越邊界與世代:索,海員與系留】表演研習及社區舞蹈計劃展覽【人人舍區節2025】
2025.10.18 - 24
舞蹈
「願你於此」展覽
2025.7.12 - 10.25
視覺藝術
「莫比烏斯環」
2025.9.2 - 10.25
視覺藝術
「重塑電影:賽璐珞夢幻之旅」展覽
2025.9.6 - 10.25
電影
視覺藝術
"Border(line)" Exhibition
2025.9.13 - 10.25
視覺藝術
"Polyphony" 伍思波個人展覽
2025.9.19 - 10.25
視覺藝術
「舞池裏的拳擊手」謝承軒個展
2025.10.8 - 25
視覺藝術
「虛藝」CHANG 個展
2025.5.24 - 10.26
視覺藝術
竹藝巧編——中式古韻和式新編
2025.6.25 - 10.26
視覺藝術
「流動的痕跡」展覽
2025.8.2 - 10.26
視覺藝術
文化
"Dark Waters" Sam Creasey's solo exhibition
2025.9.6 - 10.26
視覺藝術
進擊的巨人展FINAL ver. HONG KONG
2025.9.9 - 10.26
多媒體
視覺藝術
「YUM and Friends Of Old」戶田悠理個人展覽
2025.10.2 - 26
視覺藝術
「我記得我怕我將不記得」馬玉江藝術項目
2025.10.4 - 26
視覺藝術
「藝行時空」Kids Corner 學生年度作品展覽 2025
2025.10.11 - 26
視覺藝術
「B-Complex,」展覽
2025.10.7 - 28
視覺藝術
14鐵漢第四屆攝影展
2025.10.1 - 29
視覺藝術
「觀念誌」群展
2025.10.4 - 29
視覺藝術
「麻雀繫緣:匠心遊踪」展覽
2025.10.10 - 30
視覺藝術
「特別展示|香港藝術@Y2K」展覽
2025.5.30 - 10.31
視覺藝術
「THE HONG KONG ICONICS」香港巴塞爾回顧展
2025.7.11 - 10.31
視覺藝術
花椅園(沉浸式體驗)
2025.7.23 - 10.31
多媒體
視覺藝術
設計
乙巳年中秋綵燈會【中華文化節2025】
2025.9.1 - 10.31
視覺藝術
文化
「爆炸」劉養聞個展
2025.9.23 - 10.31
視覺藝術
藝術計劃「搓出一首月光光」展覽
2025.10.3 - 31
視覺藝術
「來去有蹤」鄧穎妍x葉偉靖x張穎欣聯展
2025.8.27 - 11.1
視覺藝術
"Vessel of Emptiness" Group Exhibition
2025.9.6 - 11.1
視覺藝術
「慎行」莊偉個人展覽
2025.9.16 - 11.1
視覺藝術
"Conceptual Feminism" Ewa Partum Solo Exhibition
2025.9.18 - 11.1
視覺藝術
The Hartz Project呈獻:Fontaine Scarelli首次香港展覽「11:11 on Another Planet」
2025.9.20 - 11.1
視覺藝術
「視點的時光」李本瀅、姚冬穎雙人展
2025.10.8 - 11.1
視覺藝術
「維港海上大巡遊」by AllRightsReserved @Victoria Harbour
2025.10.25 - 11.1
視覺藝術
「100個故事收集:有我和大家聽你們的故事」Kevin Leung個人攝影展
2025.11.1
視覺藝術
大森曉生:「際·界」
2025.8.4 - 11.2
多媒體
視覺藝術
「只有當你也想見我時」展覽
2025.9.27 - 11.2
視覺藝術
GIVEN被贈與的未來展
2025.10.1 - 11.2
視覺藝術
藉著窗扉 每個您也是主角
2025.10.20 - 11.2
視覺藝術
「界象之域」群展
2025.9.26 - 11.5
視覺藝術
般若藏珍:佛教的傳承與傳持
2025.10.9 - 11.5
多媒體
視覺藝術
文化
唐樓中的二戰日記:從香港見證歐洲戰場的中國身影
2025.6.2 - 11.6
多媒體
視覺藝術
文化
"Astrea" Exhibition
2025.10.9 - 11.7
視覺藝術
字在|生活中的書法「書法文字,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香港國際機場文化藝術節2025】
2025.7.25 - 11.8
多媒體
視覺藝術
文化
Art Tech
《起「乘」轉合》(The Flow of Flights) 【香港國際機場文化藝術節2025】
2025.7.25 - 11.8
視覺藝術
躍動藝術之旅《存在與連結》《Neighbour • 活》《致啟德》《寰宇步廊》【香港國際機場文化藝術節2025】
2025.7.25 - 11.8
多媒體
視覺藝術
「流光掠影」【香港國際機場文化藝術節2025】
2025.7.25 - 11.8
視覺藝術
西祐佳里: 間
2025.9.6 - 11.8
視覺藝術
無限復活!不只是打機展
2025.8.1 - 11.9
視覺藝術
文化
撥個輪 — 香港電話珍藏展
2025.9.3 - 11.9
視覺藝術
文化
童謠.時光旋律 一口設計工作室【「亞藝無疆」藝術節 2025】
2025.9.9 - 11.9
音樂
伊藤潤二恐怖體驗展2
2025.9.19 - 11.9
視覺藝術
「敘述動作詩」張慧個人展覽
2025.10.4 - 11.12
視覺藝術
西九秋日慶典
2025.9.1 - 11.14
音樂
舞蹈
視覺藝術
"LIFE RECORDS I" Group Exhibition
2025.9.12 - 11.14
視覺藝術
「GAMA」Jacqueline Kiyomi Gork 展覽
2025.9.27 - 11.15
視覺藝術
浮海探蜀:尋覓三星堆 • 金沙沉浸式考古VR特展
2025.10.1 - 11.15
視覺藝術
文化
TATTOUR HK 2025
2025.11.14 - 16
設計
文化
其他
Doggo Fest 2025
2025.11.14 - 16
音樂
「煙嵐縹緲:徐龍森」徐龍森個人展覽
2025.10.4 - 11.22
視覺藝術
"The Eggs" Kim Sangdon Solo Show
2025.10.4 - 11.22
視覺藝術
勞森伯格與亞洲
2025.11.22
視覺藝術
「空徑」Pratchaya Phinthong 個展
2025.9.13 - 11.23
視覺藝術
亞裔藝采+ 2025:盛舞動影—民族服飾展【「亞藝無疆」藝術節 2025】
2025.11.16 - 23
文化
【DX 設計館】「設計循環—循環設計」展覽
2025.8.27 - 11.24
視覺藝術
設計
【DX 設計館】「物物俱圓」展覽 - 探索香港設計師的循環創新
2025.9.8 - 11.24
視覺藝術
設計
「城市絮語 — 針織印象」展覽
2025.9.12 - 11.29
視覺藝術
設計
「城市絮語 – 針織印象」展覽
2025.9.15 - 11.29
視覺藝術
設計
凡爾賽宮 太陽王的失落花園
2025.6.8 - 11.30
多媒體
視覺藝術
Art Tech
「small MUJI -享受每日生活好物-」田中達也 Tatsuya Tanaka 微型藝術展
2025.10.3 - 11.30
視覺藝術
CHAT六廠特別展出:《虛假的希望或當下的瞬間》
2025.11.2 - 30
視覺藝術
自由舞2025:唐納天 x 陳偉洛《點石成液》【演出 • 裝置展覽】
2025.11.20 - 30
舞蹈
視覺藝術
「驚艷·獻給梅蘭芳」展覽
2025.8.6 - 12.1
視覺藝術
「梨園遺珠 — 衞明珠」展覽
2023.12.6 - 2025.12.5
戲曲
視覺藝術
墨桃笑春:呂壽琨辭世五十周年紀念展
2025.9.25 - 12.6
視覺藝術
鐵鳥凝視:戰時航空照中的九龍半島,1941-1945 | 展覽暨導賞團
2025.9.25 - 12.10
文化
《時間的潮汐》藝術裝置
2025.11.7 - 12.12
視覺藝術
Art Tech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 x 李光裕雕塑作品展「雕塑虛空 」
2025.3.20 - 12.14
視覺藝術
當雕塑遇上3D打印 – 最終章:鎮
2025.10.11 - 12.21
多媒體
視覺藝術
Art Tech
「希望的引力」劉清華、宋志新、尹子聰與黃祖兒群展
2025.9.19 - 12.28
視覺藝術
「北山瑰寶」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碑帖珍本 展覽
2025.9.23 - 12.28
視覺藝術
文化
粵劇教育及資訊中心常設展覽
2024.7.20 - 2025.12.31
戲曲
「轉角:」城市生活所
2024.12.1 - 2025.12.31
設計
「香港設計生態」展覽
2024.12.3 - 2025.12.31
視覺藝術
設計
【穿「粵」時空「油」樂場】互動展覽
2025.1.1 - 12.31
戲曲
多媒體
「龍蛇共舞.跨域賞蛇」展覽
2025.1.14 - 12.31
視覺藝術
「轉角:」- 「城市窄縫中的一朵花」在都市夾縫中綻放的藝術對話
2025.4.1 - 12.31
視覺藝術
希克獎2025
2025.9.6 - 2026.1.4
視覺藝術
保持在線:雲中遊蕩
2025.9.26 - 2026.1.4
視覺藝術
《豐盛之道》藝術裝置
2025.10.6 - 2026.1.5
視覺藝術
Art Tech
「鑑古識今──敏求精舍六十五周年」展覽
2025.8.30 - 2026.1.14
視覺藝術
港藝新星展覽 – 第三期
2025.8.15 - 2026.1.18
視覺藝術
身臨夢境: 1950年代至今的女性藝術家環境作品
2025.9.20 - 2026.1.18
視覺藝術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修明武備──故宮博物院藏清代軍事文物
2025.1.22 - 2026.1.21
視覺藝術
文化
寶石藝術展|Femina Jewellery Studio
2025.9.1 - 2026.1.31
視覺藝術
「以畫為記」Shahana Rajani 個展
2025.10.11 - 2026.2.1
視覺藝術
「幻影」阮家儀展覽
2025.9.10 - 2026.2.9
視覺藝術
"Somewhere better than this place / Nowhere better than this place" Felix Gonzalez-Torres 個人展覽
2025.11.19 - 2026.2.14
視覺藝術
「嶺海風韻:饒宗頤與君子之象 」展覽
2025.2.14 - 2026.2.22
視覺藝術
忙碌的針線:香港的布面綴飾工藝
2025.3.10 - 2026.2.22
視覺藝術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 莫臥兒王朝瑰寶──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珍藏
2025.8.6 - 2026.2.23
視覺藝術
親「物」的痕跡
2025.11.14 - 2026.3.1
文化
漫眾同樂 — 幽默港漫格格趣【香港流行文化節】
2025.5.21 - 2026.3.9
視覺藝術
嶺海墨林——黃氏家族百年珍藏
2025.8.29 - 2026.3.22
視覺藝術
傅丹創意現場: 野口勇的「光」
2024.10.26 - 2026.3.31
視覺藝術
圓夢前行:香港藝術二三事
2025.3.21 - 2026.3.31
視覺藝術
大館霓脈
2024.4.11 - 2026.4.9
視覺藝術
設計
文化
「保持在線:2008年後的藝術與中國」展覽
2025.9.26 - 2026.5.31
視覺藝術
「 我和城市的二三事」展覽
2023.9.28 - 2026.9.28
視覺藝術
藏域梵珍.佛學之路 — 徐氏藝術基金捐贈佛教文物展
2024.10.30 - 2026.10.26
視覺藝術
文化
艾莉斯亞.夸德:等候亭
2024.12.20 - 2026.11.26
視覺藝術
山鳴水應
2024.2.3 - 2027.2.2
視覺藝術
「陳福善畫室」展覽
2022.5.5 - 2027.5.27
視覺藝術
八八卦卦,瓹窿瓹罅!香港其實有幾多個藝文新場、好場、隱世場?今期藝文新屬地同大家去
P'Artiste
。好奇有咩玩?起行啦~Let’s GOOOO!
麥花臣場館全新打造的
P'Artiste
於本年正式運作,這個集年輕與熱血於一身的場地可謂「夢想的起源地」!不論希望成為表演者或文創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帶著你的夢想來到P'Artiste吧!
P'Artiste
地址:旺角奶路臣街38號 ( 麥花臣場館地庫 )
場地網頁
主場區
可容納人數:約200人
租借用途:可作公開售票的小型表演場地
場地配備專業音樂和燈光設備
展覽區 DeShore
租借用途:舉辦藝術市集、展覽、工作坊和講座等多元活動
「我哋想講,我哋仲有嘢想講!」
延續「Young Artist有嘢講」
香港還有不少有才華的藝術家待你認識,
為大家介紹下列藝術家,以及其作品!
👆🏻 點擊藝術家,查看內容 👆🏻
▍畢業於香港大學文學院——香港研究
▍現職:劇場自由人
▍
鄧立桁 ( Ray ) 專頁
演出分享:《坐忘無明海》( 2025 )
我很喜歡我在
《坐忘無明海》
中的演出。我要同時兼顧戲劇與舞蹈,像是去回應我一直對自己在藝術產業裡定位的叩問,也讓我去思考和實踐戲劇與舞蹈在同一個作品裡脈絡——共存、互補、指涉還是衝突?從肢體和語言之中,慢慢摸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敍事脈絡「我為何站在這裡?我為何而舞?為何非開口說話不可?」
#兼善里 #一閃✨即逝烏托邦
散步於街頭,城市是一座大博物館!今期城市空間,我們跟著Gary Wong (IG:
@gray_wg
) ,走進這條擁有五十年歷史、將被圍封的兼善里。區內的居民和小店雖然已經陸續遷出,人情味卻令他們每年一聚,看似逐漸廢止的反烏托邦,其實是有著剎那光輝的烏托邦。
📍兼善里
相機:Fujifilm X100VI
Instagram
@gray_wg
Q:Hello Gary,可以跟我們介紹一下自己嗎?開始攝影的契機是什麼?
大家好,我是 Gary,正職是一位風險分析師,但工餘時最愛拿著相機在街頭漫遊(但絕對稱不上是一位攝影師)。對我而言,攝影不只是按下快門——它是記錄城市變遷的一種方式,也是排解分享慾過盛的方法(所以我的攝影 Instagram 帳號職業欄寫着 Waste Management Company)。
疫情以後,發現香港的霓虹招牌和老店陸續不敵時間巨輪而悄然落幕,突然有種「再唔影就冇」的焦慮。於是一年多前拿起相機,想留住這些即將消逝的風景,他們不只是特色,還承載了幾代人的回憶。
Q:喜歡拍攝的景物是什麼?可以分享你觀察城市的習慣嗎?
我鍾情於捕捉霓虹招牌下的人間百態,甚至把「為每塊僅存的霓虹招牌留下倩影」列為我的長期企劃。這些霓虹招牌不僅是香港街頭的標誌性景觀,更蘊含著獨特的文化記憶——中國書法傳統美學與西方霓虹技術,古典與摩登,在電流嗡鳴間互相輝映。那些被霓虹暈染的生活百態:小販攤主在光暈下叫賣,大排檔食客在燈影裡舉箸停頓,每一幀都是經典港產片的戲照。可惜,隨著時代變遷與招牌法規收緊,每年過千塊招牌被逐一卸下。香港這座城市,正無聲地褪去它最鮮明的視覺語言。
📍兼善里
相機:Fujifilm X100VI
Instagram
@gray_wg
我觀察城市的習慣大概是「帶着好奇心在街頭漫遊」。我喜歡在不同時段、不同天氣下走訪同一個地方,因為城市的面貌會隨著光線、人流和氛圍而改變,每一刻都有着獨特味。我最有感的是中西區,白天的商業氣息和深夜的霓虹街頭,氣質截然不同。我習慣細心留意這些轉變,嘗試以照片記錄下光影、聲音和人群的互動。
Q:為什麼會拍攝兼善里?兼善里又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最初吸引我走向兼善里的,其實是因為它那「天線橫飛、陰暗長廊、空曠天台」的獨特景象——我本以為這裡會是拍攝一些 dystopian (反烏托邦)風格照片的最佳場景。然而,當我參加了明愛基層組織發展計劃和舊街坊籌劃的社區導賞後,才發現這條老舊的內街,藏著比破敗外觀更動人的故事。
📍兼善里
相機:Fujifilm X100VI
Instagram
@gray_wg
📍兼善里
相機:Fujifilm X100VI
Instagram
@gray_wg
市建局於2021年啟動重建長沙灣兼善里/福華街的發展項目,目前區內絕大部分居民和民生小店已經無奈遷出,預計本年底這巷里亦將被圍封。這條擁有五十年歷史的街道,不僅是居民日常穿梭的要道,更因街坊自發的清潔維修行動、天台藝術改造等草根力量,逐漸蜕變成充滿生機的公共空間。最令人動容的是,即使居民陸續遷出,每年中秋,舊街坊、小店店主與義工仍會回到兼善里相聚「做節」——掛燈籠、擺長桌、食大餐,讓這條逐漸空置的巷弄,在最後時光裡依然閃爍著人情的光。
重建前夕,以鏡頭記錄這片即將消逝的風景,或許是對這條「陰暗內街」的固有形象作最溫柔的平反。
📍兼善里
相機:Fujifilm X100VI
Instagram
@gray_wg
📍兼善里
相機:Fujifilm X100VI
Instagram
@gray_wg
Q:《A Fleeting Utopia》這個系列不像單張照片能獨立解讀,感覺是要放在一起觀賞。你希望透過這個系列傳達怎樣的故事呢?
在《A Fleeting Utopia》這個系列裏,我嘗試透過調節相片的順序和拼貼,讓觀眾能跟著節奏,重新走進兼善里,感受那些「做節」的溫暖瞬間——中秋街坊聚餐的喧鬧溫馨、初次探訪天台的新奇張望,或是舊地重遊時某個遠眺的停頓。這些畫面拼湊起來,正是我想說的「剎那的烏托邦」。那些看似平凡的互動與獨處,其實藏著人與場所之間細膩的流動,希望我這系列的照片可以傳遞到那像煙花熄滅前的一點暖光。
📍兼善里
相機:Fujifilm X100VI
Instagram
@gray_wg
📍兼善里
相機:Fujifilm X100VI
Instagram
@gray_wg
Q:在拍攝這輯照片時,你是選擇了什麼拍攝方式或技巧可以分享一下嗎?
其實我的拍攝方式很直覺隨性,與其說「技巧」,不如說是讓當下的環境引導。我會盡量拍下眼前的一切「得意嘢」:空間的氛圍、人物的動態、材質的紋理、光線切割出的幾何⋯⋯瘋狂拍攝不同大景到特寫,像在收集一堆視覺拼圖碎片。
後製時才是真正的創作開始:把這些碎片重新整理、組合,讓照片之間產生某種連貫的對話。有趣的是,最終呈現的故事常常和最初的想像有出入——這種不可預測的化學反應,正是攝影最吸引我的地方。
如果真要說有什麼小技巧,可能就是「唔好企定定」——嘗試跳高踎低、偏離平常的視線水平,往往能發現更有趣的構圖和意外驚喜。
📍兼善里
相機:Fujifilm X100VI
Instagram
@gray_wg
📍兼善里
相機:Fujifilm X100VI
Instagram
@gray_wg
Q:最後,如果要挑一張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會是哪一張呢?跟讀者們分享一下吧!
我印象最深刻的照片,是《A Fleeting Utopia》這系列的封面照。那是兼善里社區重建前最後一個中秋聚餐的留影:街坊們在黑夜中歡聚,長街裏本應黯淡無光,卻因節慶的溫暖氣氛而彷彿自帶光芒。中秋燈籠的餘光忽明忽暗,為場景增添一抹轉瞬即逝的暖意。
這張照片讓我想起周耀輝填詞的歌曲「剎那的烏托邦」,也是這系列照片命名的靈感來源。歌詞中的「是暗光 / 是暖黑 / 是某些讓我相信萬物亦快樂」,與兼善里這可愛社區給我的感受不謀而合。在陰影黑暗之中,光輝與溫暖依然能悄然綻放;即使身處艱難的處境,人們仍能在其中尋覓屬於自己的片刻美好。
📍兼善里
相機:Fujifilm X100VI
Instagram
@gray_wg
周邊藝文空間推介
I'm Thirsty 渴喝
#長沙灣 #Cafe X 書店
#旅行主題 #社區空間
進入空間
回春 Springtide
#長沙灣 #Cafe
#健康飲食
進入空間
art-mate on facebook
art-mate on instagram
info@art-mate.net
免費上載演出節目
免費上載藝術工作者個人簡介
廣告查詢
Please login !
Username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