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二人都是第一次去印尼,網上很少關於毛梅里和坤甸這兩個地方的資料,幾乎要從零開始認識。」阿俊分享因為爸爸是客家人的緣故,自己一直致力於客家文化和華人遷徙方面的研究,從香港、新加坡到印尼。此次藉著駐留計劃,他才了解到原來印尼存在很大一批華僑人口,而坤甸更有三分之一人口為華人,及後到訪的山口洋更是客家人為主的城鎮。「Betedoh、Seruput、Sebat」當阿俊深入印尼生活,這三個印尼語最能形容出他作為香港人感受到的衝擊。其中Betedoh形容下雨時在一個地方等待的時間,因為印尼雨季時一下雨就長達幾小時,且當地人主要以電單車為出行工具,不習慣用雨衣和傘的他們會常常因天氣原因而選擇在一個地方等待休息;Seruput則形容慢慢飲啡的狀態,「當地人總是笑我將細杯的kopi(咖啡)飲得太快,很一個『Hong Kong style』」;Sebat是當地俚語,形容臨走前食的一飛煙,真正去擁抱當地的生活,也真正去認識他們獨特的儀式感。
|